新形势下作物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的构建

被引:15
作者
潘晓华
石庆华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作物栽培学; 理论与技术; 构建;
D O I
10.13836/j.jjau.2010088
中图分类号
S31-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全球气候环境、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提出作物栽培学应利用现代科技理论和手段,构建应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及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栽培技术理论与技术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468 / 47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High nighttime temperatures affect rice productivity through altered pollen germination and spikelet fertility.[J].A.R. Mohammed;L. Tarpley.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2009, 6
[2]   ACTUAL AND POTENTIAL YIELD FOR RAINFED AND IRRIGATED MAIZE IN CHINA [J].
TERJUNG, WH ;
JI, HY ;
HAYES, JT ;
OROURKE, PA ;
TODHUNTER, PE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1984, 28 (02) :115-135
[3]  
Climate changes and trends in phenology and yields of field crops in China; 1981–2000.[J].Fulu Tao;Masayuki Yokozawa;Yinlong Xu;Yousay Hayashi;Zhao Zhang.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2006, 1
[4]  
中国土壤氮素.[M].朱兆良;文启孝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5]  
不同生育阶段夜温升高对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J].魏金连;潘晓华;邓强辉;.应用生态学报.2010, 02
[6]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 Ⅰ.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和粮食产量可能影响的分析 [J].
杨晓光 ;
刘志娟 ;
陈阜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02) :329-336
[7]   鄱阳湖区近40年来双季稻生长期间的气温变化趋势 [J].
魏金连 ;
潘晓华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27) :12995-12997+13017
[8]   中国土壤和植物养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 [J].
张福锁 ;
崔振岭 ;
王激清 ;
李春俭 ;
陈新平 .
植物学通报, 2007, (06) :687-694
[9]   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深化作物栽培学科研究的商榷 [J].
尹钧 .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08) :45-48
[10]   近百年中国地表气温变化趋势的再分析 [J].
唐国利 ;
任国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4) :79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