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根系形态性状和空间分布对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

被引:75
作者
慕自新
张岁岐
郝文芳
梁爱华
梁宗锁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关键词
玉米; 根系形态特征; 空间分布; 水分利用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玉米根系形态性状(总根长、根系表面积和根系干物质重)与植物整体水分利用效率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回归曲线趋势基本相同,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只是相关系数不同。说明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说,根系需要维持适宜的大小。其中根长对水分利用效率的贡献是第一位的,而根系干物质重的贡献最小,根系表面积介于二者之间。从空间分布来说,玉米每层节根数、节根长度和直径在父母本和杂交种间也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与中下层根量相比,母本与不抗旱的父本处于上层干土中的根系数量明显较多,且根系直径大,吸水困难。而杂交种在干旱条件下上层根重和数量维持不变,或略高于不抗旱品种,但中层和下层根系数量和长度明显高于不抗旱品种,且根系直径小于不抗旱品种,这样从多的有效根系数量和低的吸水阻力两方面保证了水分的吸收,从而使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说明通过根系形态特性和空间分布的优化能够调节作物整体的水分利用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我国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根系时空分布特性的演变 [J].
王空军 ;
郑洪建 ;
刘开昌 ;
张吉旺 ;
董树亭 ;
胡昌浩 .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4) :472-475
[2]   半干旱地区春小麦根系形态特征与生长冗余的初步研究 [J].
李话 ;
张大勇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1) :28-32
[3]   玉米根系的生长规律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Ⅰ.玉米根系生长和吸收能力与地上部分的关系 [J].
鄂玉江 ;
戴俊英 ;
顾慰连 .
作物学报, 1988, (02) :149-154
[4]   Root growth and water uptake during water deficit and recovering in wheat [J].
Asseng, S ;
Ritchie, JT ;
Smucker, AJM ;
Robertson, MJ .
PLANT AND SOIL, 1998, 201 (02) :265-273
[5]  
Comparison study on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wheat flag leaf.[J].Zhengbin Zhang;Lun Sha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8, 14
[6]  
作物高产高效生理学研究进展.[M].邹琦;王学臣主编;.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