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顶部风化壳的发育机制及其油气成藏效应
被引:19
作者:
李平平
邹华耀
郝芳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风化壳;
发育机制;
油气成藏;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6.06.016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顶部风化壳的风化粘土层相对富含Al2O3、Fe2O3和TiO2。根据风化壳的成熟度将风化壳分为两类:Ⅰ类成熟度高,其硅铝率(SiO2/Al2O3)在2.7~4之间;Ⅱ类成熟度低,其硅铝率在4.0~5.0之间。风化壳的成熟度差异由构造和时间的不同引起。受车莫古隆起的影响,其脊部的风化壳不断向下伏地层发育,成熟度低;古隆起的脊部以外的地区,风化壳发育的构造环境相对稳定,风化壳的成熟度高;董1井区由于后期发育齐古组的沉积,风化壳的发育时间相对较短,成熟度低。根据风化壳的成熟度发育机制和成熟度差异,将风化壳在腹部分为4个区。其中,古隆起的脊部的风化壳发育于三工河组砂体之上,易于形成地层削截型油气藏。其余地区的风化壳主要起遮挡作用,是油气成藏的重要界面。
引用
收藏
页码:889 / 896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