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东侧环流及海温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的关系

被引:34
作者
刘舸
张庆云
孙淑清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夏季旱涝; 澳大利亚高压; 南极涛动; SST;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的SST资料和1951~2005年中国160站月降水总量资料,研究了南极涛动,特别是澳大利亚东侧的环流及局地海温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的关系。研究发现,澳大利亚东侧位势高度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存在显著正相关,并由此定义了一个澳大利亚东侧位势高度指数(GHIEA)。当GHIEA指数偏大(小)时,也即澳大利亚东侧位势高度偏高(偏低),这种气压异常扰动可能通过Rossby波传播到北半球副热带地区,形成南北半球高度场的遥相关,使我国南海至菲律宾北部副热带地区位势高度增加(减小),也即副高较强(弱)且偏南西伸(偏北偏东),从而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少)。夏季南极涛动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显著相关的原因主要是澳大利亚东侧局地位势高度异常造成的。澳大利亚东侧位势高度偏高(低),南极涛动指数(IAO)也随之偏大(小),澳大利亚东侧位势高度异常通过南北半球高度场遥相关影响到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进而使长江中游夏季降水偏多(少)。另外,从局地海温异常角度也能部分解释澳大利亚东侧位势高度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可能成因:当澳大利亚东侧局地海域SST偏高(低)时,对应GHIEA指数偏高(低),也即澳大利亚东侧位势高度偏高(低)。同时,当澳大利亚东侧局地海域SST偏高(低)时,南海地区SST也易于偏高(低),使西太平洋副高较强并偏南西伸(较弱并偏北偏东),从而造成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少)。
引用
收藏
页码:231 / 24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青藏高原地表热力异常与我国江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 [J].
赵勇 ;
钱永甫 .
大气科学, 2007, (01) :145-154
[2]   南半球环流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的关系 [J].
范可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3) :672-679
[3]   夏季热带西太平洋对流与长江中下游降水关系的研究 [J].
闵锦忠 ;
李春 ;
吴芃 .
大气科学, 2005, (06) :105-112
[4]   夏季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特征研究 [J].
谭晶 ;
杨辉 ;
孙淑清 ;
王盘兴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4) :452-460
[5]   澳大利亚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对应的亚澳季风 [J].
滕代高 ;
刘宣飞 ;
张增信 ;
吴胜安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1) :86-92
[6]   南极涛动年际变化对江淮梅雨的影响及预报意义 [J].
高辉 ;
薛峰 ;
王会军 .
科学通报, 2003, (S2) :87-92
[7]   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与东亚大气环流 [J].
张庆云 ;
陶诗言 ;
陈烈庭 .
气象学报, 2003, (05) :559-568
[8]   马斯克林高压和澳大利亚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影响 [J].
薛峰 ;
王会军 ;
何金海 .
科学通报, 2003, (03) :287-291
[9]   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及长江流域降水影响的分析及数值试验 [J].
孙淑清 ;
马淑杰 .
大气科学, 2003, (01) :36-52
[10]   长江中下游致洪暴雨的多尺度条件 [J].
张顺利 ;
陶诗言 ;
张庆云 ;
卫捷 .
科学通报, 2002, (06) :467-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