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准噶尔北东缘造山后伸展及陆壳生长:来自哈旦逊杂岩体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21
作者
周刚 [1 ,2 ,3 ]
张招崇 [1 ]
吴淦国 [1 ]
董连慧 [1 ]
贺永康 [2 ]
董永观 [4 ]
何立新 [2 ]
秦纪华 [2 ]
赵忠合 [2 ]
刘国仁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
[3] 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
[4]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哈旦逊岩体; 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哈旦逊岩体位于准噶尔北东缘玛因鄂博断裂以南,受断裂构造控制,呈近三角形。该岩体岩石类型较复杂,主要岩石组合为石英二长岩、二长岩、辉长岩、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等。二长岩中锆石SHRIMPU-Pb测年结果为289.5±3.6Ma。除个别辉长岩样品为钙碱性系列外,其它所有样品属于碱性系列。辉长岩的稀土总量(∑REE)为43×10-6~88×10-6,Eu异常不明显,轻稀土富集(LaN/YbN=2~6),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且富集大离子元素,Cr、Ni含量低。中性岩的∑REE大于100×10-6,轻稀土元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LaN/YbN=6~20),具有不明显或是弱的Eu正异常。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大,但总体变化趋势一致,即表现出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而高场强元素(HFSE)亏损。花岗岩的稀土元素组成可以分两类,一类具有中等到弱的Eu负异常(δEu=0.7~1.0),轻稀土强烈富集(LaN/YbN=12~30),其微量元素的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模式与中性岩近于一致;另一类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δEu=0.1~0.3),轻重稀土的分异不明显(LaN/YbN=3~8)。在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中,有显著的Ba、Sr、P、Ti的亏损。不同岩石类型显示出Sr初始值异常低(0.7036~0.7039)和正的εNd(t)初始值(~6.5)。综合野外观察、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推测辉长岩部分来自被俯冲带流体交代的亏损岩石圈地幔,而花岗岩部分来自年轻的基性下地壳重熔,熔融发生的深度大约在30~40km,使其中的部分酸性岩浆出现典型的高Ba-Sr花岗岩的特征。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发生混合,闪长岩及二长岩可能是它们混合的产物。哈旦逊岩体形成于造山后伸展构造背景,壳幔岩浆的混合可能是造成新生陆壳生长的一种重要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31 / 34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阿尔泰冲乎尔盆地花岗质岩类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J].
曾乔松 ;
陈广浩 ;
王核 ;
单强 .
岩石学报, 2007, (08) :1921-1932
[2]   中国阿尔泰北部山区早泥盆世花岗岩的年龄、成因及构造意义 [J].
童英 ;
王涛 ;
洪大卫 ;
代雅建 ;
韩宝福 ;
柳晓明 .
岩石学报, 2007, (08) :1933-1944
[3]   阿尔泰山南缘晚古生代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构造演化的启示 [J].
张招崇 ;
周刚 ;
闫升好 ;
陈柏林 ;
贺永康 ;
柴凤梅 ;
何立新 .
地质学报, 2007, (03) :344-358
[4]   新疆玛因鄂博断裂带中花岗质糜棱岩锆石U-PbSHRIMP和黑云母40Ar-39Ar年龄及意义 [J].
周刚 ;
张招崇 ;
王新昆 ;
王祥 ;
罗世宾 ;
何斌 ;
张小林 .
地质学报, 2007, (03) :359-369
[5]   新疆东准噶尔北部俯冲花岗岩的SHRIMP U-Pb锆石定年 [J].
张招崇 ;
闫升好 ;
陈柏林 ;
周刚 ;
贺永康 ;
柴凤梅 ;
何立新 ;
万渝生 .
科学通报, 2006, (13) :1565-1574
[6]   新疆萨吾尔地区晚古生代岩浆作用的时限、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动力学背景 [J].
周涛发 ;
袁峰 ;
谭绿贵 ;
范裕 ;
杨文平 ;
何立新 ;
岳书仓 .
岩石学报, 2006, (05) :1225-1237
[7]   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Ⅰ型花岗岩同位素精确定年及其意义 [J].
袁峰 ;
周涛发 ;
谭绿贵 ;
范裕 ;
杨文平 ;
何立新 ;
岳书仓 .
岩石学报, 2006, (05) :1238-1248
[8]   阿尔泰中蒙边界塔克什肯口岸后造山富碱侵入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及其地壳生长意义 [J].
童英 ;
王涛 ;
V P Kovach ;
洪大卫 ;
韩宝福 .
岩石学报, 2006, (05) :1267-1278
[9]   新疆准噶尔晚古生代陆壳垂向生长(Ⅰ)——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时限 [J].
韩宝福 ;
季建清 ;
宋彪 ;
陈立辉 ;
张磊 .
岩石学报, 2006, (05) :1077-1086
[10]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花岗岩Pb同位素组成特征:幔源成因佐证及陆壳生长意义 [J].
童英 ;
王涛 ;
洪大卫 ;
韩宝福 .
地质学报, 2006, (04) :517-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