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制度的内在均衡

被引:2
作者
杨晓维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关键词
分工; 交易; 产权; 制度;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02.05.009
中图分类号
F01 [经济学基本问题];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在一个分工的社会生产体系中,人们之间发生的交易关系实际上具有两类性质:一是整合不同的个别活动,使社会成员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实现社会生产的协作;二是实现个别社会成员获取生产成果的分配性交易。相应地,存在规范、协调这两种不同交易关系的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已有的制度变迁理论,并未有意识地展开分析经济制度的这两种不同的功能,因而不能说明两者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在经济制度的均衡和变迁中的作用。在马克思和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基础上,本文试图通过对交易关系和经济制度的上述细分,说明制度均衡与失衡,不仅依存于决定制度的其他外部条件,还决定于经济制度内部生产制度与分配制度的相互关系。只有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相互兼容,经济制度的均衡才有现实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致命的自负.[M].(英)F.A.哈耶克(F.A.Hayek)著;冯克利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  
产权新论.[M].刘诗白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
[3]  
分工与交易.[M].盛洪著;.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2,
[4]  
西方世界的兴起.[M].[美]道格拉斯·诺思;罗伯行·托马斯 著;张炳九 译.学苑出版社.1988,
[5]  
政治经济学批判.[M].马克思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6,
[6]  
资本论.[M].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5,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
[8]   对《资本论》研究对象的再认识 [J].
胡钧 .
经济学家, 1997, (02) :13-18
[9]   论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J].
吴易风 .
中国社会科学, 1997, (02) :52-65
[10]   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 [J].
汪丁丁 .
经济研究, 1992, (05) :6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