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及其区域特征研究

被引:7
作者
高露华 [1 ]
刘大明 [2 ]
葛凤丽 [1 ]
高媛 [1 ]
机构
[1]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2]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词
大豆; 资源配置效率; 双产出模型; 结构优化策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和高蛋白作物。基于非参数方法双产出模型,将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要素可处置度,在分析转型期中国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制约中国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是生产规模效率。因此,中央政府应加大力度保护和提高各大流域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抑制长江流域大豆低效生产状况,提高松辽、黄河流域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充分发挥大豆生产的规模效率,适时做出进一步激励大豆生产的政策安排,同时这也是弥补市场失灵、促进中国大豆高产稳产的有效手段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334 / 33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我国大豆比较优势及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J].
喻翠玲 ;
冯中朝 ;
不详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5, (01) :26-30
[2]   发展我国大豆科学技术,立足国内解决供给问题 [J].
盖钧镒 .
科技和产业, 2003, (12) :26-33
[3]   我国大豆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问题与对策 [J].
王济民 ;
朱希刚 .
农业经济问题, 2000, (09) :39-44
[4]   黑龙江省大豆高效益生产对策 [J].
矫江 .
大豆通报, 1999, (02) :4-5
[5]   中国农产品国内资源成本的估计 [J].
彭廷军 ;
程国强 .
中国农村观察, 1999, (01) :12-18
[6]   我国大豆生产、消费及进出口概述 [J].
姚瑾 ;
李先德 .
中国粮食经济, 1998, (09) :26-28
[7]   FARM SIZE AND ECONOMIC-ALLOCATIVE EFFICIENCY IN BANGLADESH AGRICULTURE [J].
HOQUE, A .
APPLIED ECONOMICS, 1988, 20 (10) :1353-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