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阿拉斯加台阵资料分析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破裂过程

被引:31
作者
杜海林
许力生
陈运泰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广义台阵技术; 持续时间; 破裂长度; 破裂速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MS8.0地震.我们利用美国阿拉斯加区域台网的邵分宽频带地震台构成广义台阵,应用非平面波台阵技术——迁移叠加方法,获得了这次地震的高频(>0.1 Hz)能量辐射源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图像.图像表明,这次地震破裂从震中开始向北东方向扩展约300 km,震源过程至少长达90 s,平均破裂速度为3.4 km/s;整个过程可分为两大阶段,前段持续时间50s,破裂长度约110 km,破裂传播的平均速度为2.2km/s,后段持续时间约40 s,长度约190 km,平均破裂速度为4.8 km/s.这意味着地震过程的后期似乎发生了超S波破裂,而且后段很可能为前段动态触发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372 / 37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 [J].
张勇 ;
冯万鹏 ;
许力生 ;
周成虎 ;
陈运泰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0) :1186-1194
[2]   四川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 [J].
王卫民 ;
赵连锋 ;
李娟 ;
姚振兴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5) :1403-1410
[3]   2007年9月苏门答腊岛近海三次大地震能量辐射源时空特征 [J].
许力生 ;
杜海林 ;
张红霞 ;
张勇 ;
李春来 ;
赵华 .
科学通报, 2008, (17) :2085-2090
[4]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 [J].
张培震 ;
徐锡伟 ;
闻学泽 ;
冉勇康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4) :1066-1073
[5]   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带 [J].
马保起 ;
张世民 ;
田勤俭 ;
谢富仁 .
第四纪研究, 2008, (04) :513-517
[6]   汶川特大地震的震级和断层长度 [J].
陈运泰 .
科技导报, 2008, (10) :26-27
[7]   龙门山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段的初步研究 [J].
陈国光 ;
计凤桔 ;
周荣军 ;
徐杰 ;
周本刚 ;
黎小刚 ;
叶友青 .
地震地质, 2007, (03) :657-673
[8]   龙门山断裂带地壳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的精确修定 [J].
赵珠 ;
范军 ;
郑斯华 ;
长谷川昭 ;
堀内茂木 .
地震学报, 1997, (06) :58-65
[9]  
2004年苏门答腊—安达曼大地震能量辐射源的时间域台阵技术分析[D]. 杜海林.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7
[10]  
Tracking the Rupture of the MW = 9.3 Sumatra Earthquake over 1.150 Km at Teleseismic Distance .2 Kruger,F.,Ohrnberger,M. Nature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