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绿洲区不均匀下垫面大气边界层结构的大涡模拟研究

被引:14
作者
姜金华 [1 ]
胡非 [1 ]
角媛梅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非均匀下垫面; 大涡模拟; 大气边界层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04 [近地面层气象学、近地面层大气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RAMS模式中大涡模拟的方法,加入高分辨率的植被和土壤资料,模拟了黑河绿洲区(张掖地区)不均匀下垫面条件下大气边界层演变过程。分析了模拟的地表通量、边界层的平均结构和湍流二阶量,并用黑河试验的观测资料检验了模式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模拟的平均结构较好地展现了不均匀下垫面条件下边界层内从稳定层结到混合层发展,夹卷层形成,底层逆温层出现,混合层过渡到残留层等的演变过程,呈现出了从初始的稳定边界层发展到对流边界层,最后又形成夜间稳定边界层的日变化规律。湍流二阶量的分析显示,在非均匀下垫面条件下边界层内湍流二阶量的垂直分布与边界层的发展相对应,白天湍流二阶量出现两个峰值,分别位于近地层和混合层顶。与观测资料和现有研究的对比表明,RAMS中陆面模块(LEAF)地表参数不能较好地反映黑河地区的植被特征,模拟的白天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偏小,气温白天偏低、夜间偏高,相对湿度也有偏差。
引用
收藏
页码:857 / 8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关于非均匀下垫面大气边界层研究的讨论 [J].
刘红年 ;
刘罡 ;
蒋维楣 ;
左洪超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4, (03) :412-416
[2]   边界层湍流输送的若干问题和大气线性热力学 [J].
胡隐樵 ;
左洪超 .
高原气象, 2004, (02) :132-138
[3]   黑河地区绿洲—沙漠环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J].
阎宇平 ;
王介民 ;
M.Menenti ;
苏中波 .
高原气象, 2001, (04) :435-440
[4]   干旱区绿洲诱发的中尺度运动的模拟及其关键因子的敏感性实验 [J].
张强 ;
于学泉 .
高原气象, 2001, (01) :58-65
[5]   黑河实验区沙漠戈壁上空“逆湿”的数值模拟 [J].
阎宇平 ;
王介民 ;
玛·曼乃提 ;
苏中波 .
气象科学, 2001, (01) :36-43
[6]   对流边界层大涡模式的改进及对夹卷速度的研究 [J].
苗世光 ;
蒋维楣 ;
李昕 ;
刘衡 .
大气科学, 2001, (01) :25-37
[7]   水平非均匀对流边界层热量平衡和平流输送作用的大涡模拟 [J].
蔡旭晖 ;
陈家宜 .
大气科学, 2000, (01) :95-102
[8]   绿洲与荒漠相互影响下大气边界层特征的模拟 [J].
张强 ;
胡隐樵 ;
赵鸣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8, (01) :104-113
[9]   绿洲夜间“冷岛效应”的模拟研究 [J].
潘林林 ;
陈家宜 .
大气科学, 1997, (01) :40-49
[10]   黑河实验(HEIFE)──对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一些新认识 [J].
胡隐樵,高由禧 .
气象学报, 1994, (03) :28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