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采纳与使用影响因素及其模型研究

被引:8
作者
张荣 [1 ]
曾凡斌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2]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互联网的采纳; 互联网的使用; 创新扩散; 使用满足; 技术接受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701 ; 070104 ;
摘要
为研究互联网的采纳与使用的影响因素和模型,本文以暨南大学在校学生为研究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N=302),集中探讨了社会经济地位、权衡需求、感知有用性、易用性、个人统计特征等自变量对互联网采纳时间、互联网使用时间及与学习、工作目的相关的互联网使用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变量对互联网的采纳时间和互联网使用时间有着重要的正向影响,互联网的采纳时间显著影响互联网使用时间,然而互联网的采纳时间与互联网使用时间对与学习、工作目的相关的互联网使用无显著影响,与学习、工作目的相关的互联网使用主要受大学生感知互联网的有用性和易用性的显著影响。本研究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大学生群体的互联网采纳和使用的影响因素及其模型,为如何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群体对互联网采纳和使用的成效提供了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Web2.0知情与表达:以上海网民为例的研究 [J].
周葆华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8, (04) :75-82
[2]   互联网使用与中国城市化——“数字鸿沟”的空间层面 [J].
汪明峰 .
社会学研究, 2005, (06) :112-135+244
[3]   阶层差异与教育获得——一项关于教育分流的实证研究 [J].
方长春 ;
风笑天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 (05) :22-30
[4]   新的全球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 [J].
胡鞍钢 ;
周绍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3) :34-48+205
[5]  
Creation of Favorable User Perceptions: Exploring the Role of Intrinsic Motivation[J] . MIS Quarterly . 1999 (2)
[6]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 MIS Quarterly . 198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