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益”背景下虚拟共创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13
作者
樊帅 [1 ]
杜鹏 [1 ]
田志龙 [2 ]
程师 [1 ]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虚拟CSR共创; 社会存在感; 自我展示; 虚拟社区认同;
D O I
10.16304/j.cnki.11-3952/f.2017.07.016
中图分类号
C913.7 [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障];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4 ;
摘要
Web 2.0时代,企业纷纷积极尝试"互联网+公益"的模式进行CSR的策划与执行,如微信中的"转文捐款"、"助跑"、"捐步"等活动,在学术上被称之为"虚拟CSR共创"。本文基于社会存在感理论探讨了虚拟社区内消费者参与CSR共创活动的心理机制及其结果变量,丰富了"互联网+公益"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通过问卷调研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虚拟CSR共创能通过消费者在共创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存在感正向影响其对虚拟社区的认同;(2)虚拟CSR共创与社会存在感的关系会受到自我展示的正向影响,进而间接影响虚拟社区认同。
引用
收藏
页码:166 / 183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心理所有权视角下消费者参与虚拟CSR共创的影响研究 [J].
樊帅 ;
田志龙 ;
胡小青 .
管理学报, 2017, 14 (03) :414-424
[2]   用户与用户的互动、共创用户体验和用户共创价值的关系——以非交易类虚拟社区为例 [J].
涂剑波 ;
陈小桂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8 (05) :942-948+1036
[3]   虚拟社区共创用户体验对用户共创价值的影响 [J].
张明立 ;
涂剑波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2 (07) :1140-1146
[4]   虚拟社区中的互动对共创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 [J].
涂剑波 ;
张明立 .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0 (11) :114-119
[5]   品牌社区认同因素对社区成员行为倾向影响研究 [J].
张保花 ;
胡旺盛 ;
张三宝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7 (04) :86-90
[6]   虚拟社区与成员心理联结机制的实证研究:基于认同与纽带视角 [J].
楼天阳 ;
陆雄文 .
南开管理评论, 2011, 14 (02) :14-25
[8]   有中介的调节变量和有调节的中介变量 [J].
温忠麟 ;
张雷 ;
侯杰泰 .
心理学报, 2006, (03) :448-452
[9]  
视频播客呈现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眼动研究[D]. 皮忠玲.华中师范大学 2014
[10]  
虚拟学习社区中成员的社会存在感研究[D]. 宓宁宁.西北师范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