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化潜在利润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发展的影响

被引:41
作者
邓衡山 [1 ,2 ]
徐志刚 [2 ,3 ]
黄季焜 [2 ,3 ]
宋一青 [2 ,3 ]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3] 不详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组织化潜在利润; 产业分布;
D O I
10.13821/j.cnki.ceq.2011.04.015
中图分类号
F321.42 [经济联合体];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形成与发展,现有文献多强调外部支持,对内在动力,特别是组织化潜在利润普遍关注不够。本文基于制度变迁理论,提出追求组织化潜在利润是农民进行制度创新的动力,是组织形成和良性发展的先决条件的假说,并基于一套于2003年年底和2009年年初对全国5省380村跟踪调查形成的面板数据,对假说进行了检验。
引用
收藏
页码:1515 / 1532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社会信任:组织产生、存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来自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经验 [J].
徐志刚 ;
张森 ;
邓衡山 ;
黄季焜 .
中国软科学, 2011, (01) :47-58+192
[2]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基于全国7省760个村的大样本调查 [J].
邓衡山 ;
徐志刚 ;
柳海燕 .
现代经济探讨, 2010, (08) :55-59
[3]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 [J].
国鲁来 .
中国经贸导刊, 2008, (05) :18-19
[4]   农民合作:客观必要性,主观选择性与国家介入 [J].
赵晓峰 .
调研世界, 2007, (02) :28-31
[6]   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促进政策分析 [J].
国鲁来 .
中国农村经济, 2006, (06) :4-11+37
[7]   农业合作社和投资者所有企业的边界——基于交易费用和组织成本角度的分析 [J].
林坚 ;
马彦丽 .
农业经济问题, 2006, (03) :16-20+79
[8]   促进以农产品生产专业户为主体的合作社的发展——以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例 [J].
张晓山 .
中国农村经济, 2004, (11) :4-10+23
[9]   影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的因素分析 [J].
郭红东 ;
蒋文华 .
经济研究参考, 2004, (63) :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