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早熟品种分蘖生产力的初步分析 第Ⅰ报 在普通栽培条件下各节位分蘖生产力

被引:11
作者
严光彬
赵世龙
许哲鹤
机构
[1] 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节位; 产量; 小苗; 大苗; 穗粒数; 分蘖; 早熟品种; 分孽; 水稻; 球肥; 秧苗素质;
D O 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4.01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寒冷稻作区,种植早熟品种是防卸低温冷害的根本措施。为了充分利用早熟品种的分蘖生产力,争取高产之目的,则以矮秆多蘖型的“松前”品种,设置薄膜育大苗,盘育小苗,球肥深施,表层撒施4个处理区,调查各节位分蘖的发育规律及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普通裁培条件下,早熟品种分蘖生产力最大的优势分蘖节位为大苗的第5,6,7节;小苗的第4, 5,6节的第一次分蘖。这些优势节位的分蘖产生于插秧后的10~15天,止于25~30天。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3+59 +59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