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在远隔部位的单纤维肌电图测定

被引:7
作者
万新华
汤晓芙
崔丽英
李涛
李本红
杜华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神经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神经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神经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神经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神经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神经科!北京100730
关键词
内毒毒素; 单纤维肌电图; 远隔影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1.044 [电生理检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美国产与国产A型肉毒毒素(Botox与CBTX-A)对远隔部位神经肌肉接头的影响。方法在700余例自愿接受Botox或CBTX-A注射治疗的患者中,选择条件匹配、积极配合且随访便利的40例患者,分别在局部注射A型内毒毒素(BTX-A)前及注射后2~3周、5~8周和4~5月(第2次注射前),在伸指总肌或胜前肌进行单纤维肌电图(SFEMG)检测,共检测119次。结果上下肢肌肉的jitter 增加均在注射后2~3周最为明显,5~8周有所改善,4~5月时趋于正常;注射后2~3周的平均连续波间差(MCD)改变与剂量呈正相关;纤维密度(FD)的变化则较为延迟或同时出现,4~5月时尚未恢复。Botox组与CBTX-A组的SFEMG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局部注射治疗剂量的BTX-A对远隔部位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确有临床下影响,毒素通过血液循环全身性分布的机制可能起主要作用;注射剂量直接影响远隔效应的轻重;注射后4~5月jitter才趋于恢复,可作为重复治疗间期的参考,以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引用
收藏
页码:362 / 36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国产A型肉毒毒素与进口Botox治疗痉挛性斜颈对比分析 [J].
万新华 ;
汤晓芙 .
中华医学杂志, 1998, (02) :51-54
[2]   肉毒毒素及其在神经科疾病的治疗应用 [J].
万新华 ;
汤晓芙 .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02) :56-59
[3]  
Complete bilateral internal ophthalmoplegia as sole clinical sign of botulism: confirmation of diagnosis by single fibre electromyography[J] . H. Ehrenreich,C. G. Garner,T. N. Witt.Journal of Neurology . 198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