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代与中国话语

被引:57
作者
陈曙光
机构
[1] 中共中央党校
关键词
中国时刻; 中国时代; 中国话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大国复兴,话语不能缺席。当今国际格局的突出特点是中美时空开始切换,即美国时代与中国时代的开始切换。目前,世界格局整体上仍然属于美国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时刻"的出场间距会越来越小,一个一个的"中国时刻"串起来,由点连成线,由线扩展为面,结果就是"中国时代"。走向中国时代,硬实力要强大起来,软实力和话语权也要强大起来。21世纪是中国复兴的世纪,也应当是中国话语崛起的世纪。中国话语,作为中国道路的理性表达,归根结底属于现代性的中国版本。在国际话语场,话语崛起从来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多重力量交汇的结果。话语的崛起,前提是物质崛起;话语的贫困,首先源于物质贫困;话语的背后,是硬实力的较量。衡量中国话语的进步标准不是西方化的能力,而是实践,只能拿事实说话。随着中国时代的决定性开启,国际话语的中国时代终将来临。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70+160 +16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习近平.人民出版社.2016,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习近平.外文出版社.2014,
[3]  
规训与惩罚.[M].(法)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著;刘北成;杨远婴译;.三联书店.2003,
[4]  
话语与社会变迁.[M].(英)诺曼·费尔克拉夫(NormanFairclough)著;殷晓蓉译;.华夏出版社.2003,
[5]  
路标.[M].(德)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0,
[6]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3,
[7]   中国话语与话语中国 [J].
陈曙光 .
教学与研究, 2015, (10) :23-30
[8]   坚持完善中国模式的话语体系 [J].
徐崇温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1, (03) :4-11
[9]   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社会学发展 [J].
郑杭生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2) :27-34+4+220
[10]   后殖民性:新现代性的挑战 [J].
唐·罗沃萨姆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1998, (03) :66-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