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大城市群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51
作者
段小薇
李璐璐
苗长虹
胡志强
机构
[1]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环境与规划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中部城市群; 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主成分分析;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6.05.005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从产业承接地角度出发,以中部六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7个2级指标和27个3级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大城市群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进行评价,得出:1从城市群层面看,城市群之间承接能力悬殊,各子系统水平差距大;2从城市层面看,中心城市承接产业能力突出,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高低梯度城市数量呈"两极分化"状态;3从总体看,城市群综合承接能力不仅受中心城市承接能力影响,也与城市群内非中心城市承接能力密切相关。基于相关的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从成本因素、对外开放合作程度、市场吸引力、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配套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7个方面给出了提高中部六大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的建议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681 / 69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适宜性研究 [J].
冯长春 ;
曹敏政 ;
甘霖 .
经济地理, 2014, 34 (10) :90-97
[2]   不同区域尺度产业转移实证研究及相关论争综述 [J].
雒海潮 ;
苗长虹 ;
李国梁 .
人文地理, 2014, (01) :1-8
[3]   产业转移的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J].
赵建吉 ;
茹乐峰 ;
段小微 ;
苗长虹 .
经济地理, 2014, 34 (01) :1-6
[4]   基于因子分析的湖南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评价 [J].
陈湘满 ;
刘海燕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7 (05) :48-51
[5]   江苏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及影响因素 [J].
仇方道 ;
蒋涛 ;
张纯敏 ;
单勇兵 .
地理科学, 2013, 33 (07) :789-796
[6]   社会关系嵌入与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宁波服装业案例研究 [J].
谭文柱 .
地理科学, 2012, 32 (07) :835-839
[7]   无锡城市制造业企业区位调整与苏南模式重组 [J].
袁丰 ;
魏也华 ;
陈雯 ;
郭垚 .
地理科学, 2012, 32 (04) :401-408
[8]   城市群研究述评与展望 [J].
李仙德 ;
宁越敏 .
地理科学, 2012, 32 (03) :282-288
[9]   基于产业集聚度演变的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J].
万三敏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1, 27 (05) :60-63
[10]   我国中部崛起的城市群发展策略思考 [J].
武清华 ;
姚士谋 ;
薛凤旋 ;
张落成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 (04) :39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