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公湖-怒江带中段构造性质探讨

被引:6
作者
潘裕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超基性岩带; 构造性质; 班公湖; 错木昂拉红波; 地层时代; 怒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西起班公湖,向东大体沿黑(河)阿(里)公路,经改则、尼玛、东巧—那曲,再向东,大体与怒江上游相连接的一条超基性岩带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经几次考察,已初步被认为是一条重要的构造界线,甚至可与南面的雅鲁藏布江带相对比。然而,由于过去工作的较少,对该构造带的研究尚很不够。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丁青蛇绿岩新知 [J].
张旗 .
地质科学, 1983, (01) :101-102
[2]   藏北东巧-江错地区中生代地层的新发现和新认识 [J].
汪明洲 ;
程立人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80, (03) :14-20
[3]   藏北路线地质 [J].
邓万明 ;
刘关键 ;
文世宣 ;
蒋忠惕 ;
张知非 .
地质科学, 1980, (02) :142-155+203
[4]   中国断裂构造体系的发展 [J].
张文佑 ;
钟嘉猷 .
地质科学, 1977, (03) :197-209
[5]  
西藏地区的超基性岩及其铬尖晶石类矿物特征[M]. 科学出版社 , 王希斌等著, 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