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改进的灰色识别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为例

被引:9
作者
袁秀娟
毛显强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关键词
灰色识别法; 灰色关联法; 关联离散度; 隶属度;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D O I
10.19672/j.cnki.1003-6504.2006.09.029
中图分类号
X823 [大气评价];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改进的灰色识别法以灰色关联法为基础,针对灰色关联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不足,引入关联离散度和隶属度算法加以改进,并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级就其相应的隶属度加权平均求得更为精确的大气环境质量级别,提高了分辨率和实用性。在简要论述利用改进的灰色识别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计算原理、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为研究对象,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确定质量等级及其变化趋势,为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改进的灰色识别法可比性强,分辨率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3+119 +11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灰色关联度模型及其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魏云鹤 ;
王镇 ;
郭晓玉 .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4, (02) :122-124
[2]   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物元分析法 [J].
杨晓华 ;
杨志峰 ;
郦建强 ;
金菊良 .
环境工程, 2003, (05) :69-70+80
[3]   灰色识别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张军方 ;
陈淼 ;
罗雪 .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91-94
[4]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模型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J].
周廷刚 .
四川环境, 2003, (03) :73-75+79
[5]   灰色系统理论在泰安市大气环评中的应用 [J].
李子君 ;
陈淑芬 .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0, (01) :72-76
[6]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进行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J].
吴文业 ;
戈建民 ;
黄奕龙 .
世界地质, 2000, (01) :53-56+65
[7]   水环境质量评价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及应用 [J].
史晓新 ;
夏军 .
中国环境科学, 1997, (02) :32-35
[8]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J].
曾光明,杨春平,曾北危 .
中国环境科学, 1995, (04) :247-251
[9]   水质模糊评价理论与模型 [J].
陈守煜 ;
陈晓冰 .
环境科学学报, 1991, (0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