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的解吸/吸附机理研究综述

被引:59
作者
刘曰武 [1 ]
苏中良 [1 ]
方虹斌 [2 ]
张钧峰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2]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关键词
煤层气; 解吸/吸附; 机理; 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国内外制约煤层气开发的因素和能源需求的分析,指出了研究煤层气的解吸吸附机理的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解吸吸附机理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将煤层气的解吸吸附机理归纳综合为单分子层吸附和多分子层吸附两大类;将煤层气的解吸吸附机理模型归纳为五类,即Lang-muir等温吸附及其扩展模型、BET多分子层吸附模型、吸附势理论模型、吸附溶液模型和实验数据拟合分析模型等。对影响煤层气解吸吸附的因素,如煤层的性质、孔隙性结构、煤层气的组分、压力条件和温度条件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指出,解吸吸附机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是在考虑目前已认识的复杂因素条件下,以研究煤层气吸附状态和煤层气的解吸动态过程为主,尤其是甲烷与水和煤层中碳分子的结合与分离的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4+83 +8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煤中水分对煤吸附甲烷影响机理的理论研究
    降文萍
    崔永君
    钟玲文
    李建武
    张群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4) : 576 - 579+583
  • [2] 煤层气及煤层气系统的概念和特征
    朱志敏
    杨春
    沈冰
    崔洪庆
    [J].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6) : 763 - 765
  • [3] 国外煤层气成因与储层物性研究进展与分析
    秦勇
    [J]. 地学前缘, 2005, (03) : 289 - 298
  • [4] 煤吸附气体的固气作用机理(Ⅰ)——煤孔隙结构与固气作用
    桑树勋
    朱炎铭
    张时音
    张井
    唐家祥
    [J]. 天然气工业, 2005, (01) : 13 - 15+205
  • [5] 煤层气吸附机理研究的发展与展望
    欧成华
    李士伦
    杜建芬
    邓奎
    [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3, (05) : 34 - 38+89
  • [6] 煤对多元气体的吸附与解吸
    唐书恒
    韩德馨
    [J]. 煤炭科学技术, 2002, (01) : 58 - 60
  • [7] 混合气体的吸附特征
    辜敏
    陈昌国
    鲜学福
    [J]. 天然气工业, 2001, (04) : 91 - 94+1
  • [8] 煤层气注气开采中煤对不同气体的吸附作用附视频
    蔺金太
    郭勇义
    吴世跃
    [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1, (01) : 18 - 20
  • [9] 煤储层吸附/解吸等温曲线测试技术
    周胜国
    郭淑敏
    [J]. 石油实验地质, 1999, (01) : 78 - 83
  • [10] Phase states of methane in fossil coals
    Alexeev, AD
    Vasylenko, TA
    Ul'yanova, EV
    [J].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 2004, 130 (10) : 669 - 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