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下法与温涩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表皮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13
作者
王新月 [1 ]
林燕 [2 ]
田德禄 [1 ]
李澎涛 [2 ]
李晓林 [1 ]
贾旭 [2 ]
机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EGF; 温下法; 温涩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9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温下法与温涩法在溃疡性结肠炎(UC)损伤修复方面的不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1个月前后温下组(29例)、温涩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患者结肠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水平,比较3组治疗前后结肠组织EGF的变化。结果:温涩法与温下法都能较好地促进结肠EGF表达,而温涩法疗效更优,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温下法与温涩法能够增加UC患者体内EGF的含量,进而可能通过EGF对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促进黏膜损伤的修复。而温涩法作用优于温下法,表明温涩法在促进损伤修复方面疗效较优。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 [J].
欧阳钦 ;
潘国宗 ;
温忠慧 ;
万学红 ;
胡仁伟 ;
林三仁 ;
胡品津 .
中华消化杂志, 2001, (04) :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