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要素流动的长三角经济带经济体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6
作者
曲泽静 [1 ]
张慧君 [2 ]
机构
[1] 铜陵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2] 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
关键词
长三角经济带; 要素流动; 协同发展; 博弈模型;
D O I
10.13546/j.cnki.tjyjc.2016.06.035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推动长三角经济带经济体互动合作和协同发展,对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经济辐射作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古典贸易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分析要素流动的经济意义,构建博弈模型对长三角经济带参与主体安徽和江苏两省要素流动、产业互动的内在机理进行阐述。研究结论表明:要素流动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要途径,现实中江苏、安徽两省要素流动较多表现为单向输入与接受的过程,安徽省存在明显劣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劳动力流动、工业化进程对区域经济影响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视角 [J].
胡荣才 ;
刘晓岚 ;
李伟 .
人口与经济, 2011, (02) :45-51
[2]   论要素流动对新型区域经济发展之推动效应 [J].
义旭东 .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1, 31 (02) :28-31+45
[3]   产业互动中的博弈分析——贸易理论在产业经济学中延伸的实证研究 [J].
吴海峰 .
江西社会科学, 2002, (02) :112-114
[4]   寡头垄断下的对外直接投资:一种博奕论解释 [J].
纪昀 .
国际经贸探索, 2000, (01) :12-14
[5]   区际产业转移与要素流动的比较研究 [J].
陈计旺 .
生产力研究, 1999, (03) :65-68
[6]  
要素流动、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D]. 张辽.华中科技大学. 2013
[7]  
企业技术能力发展论[M]. 人民出版社 , 安同良著, 2004
[8]  
产业组织理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法)泰勒尔(JeanTirole)著, 1997
[9]   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 [J].
MUNDELL, RA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1, 51 (04) :657-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