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结构、吸收能力与国际R&D溢出效应

被引:8
作者
唐保庆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
关键词
贸易结构; 吸收能力; 国际R&D溢出; 协同效应;
D O I
10.13510/j.cnki.jit.2010.02.009
中图分类号
F740 [国际贸易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1202 ; 020202 ;
摘要
本文从贸易结构、吸收能力以及吸收能力与各类R&D的协同效应等角度扩展了CH模型,并以APEC17个成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国内R&D投入、国际R&D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1)国内R&D投入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根本源泉,发展中国家(地区)的低R&D投入未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但低国内R&D投入与人力资本吸收能力的协同效应却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2)货物贸易进口未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货物贸易与人力资本吸收能力的协同效应也未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3)服务贸易进口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且与人力资本吸收能力的协同效应也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竞争效应对外资企业向国内企业技术外溢的刺激作用 [J].
黄庐进 ;
汪健 .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9, (02) :69-75
[2]   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研究 [J].
吴延兵 .
经济研究, 2008, (08) :51-64
[3]   R&D溢出渠道、异质性反应与生产率:基于178个国家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J].
高凌云 ;
王永中 .
世界经济, 2008, (02) :65-73
[4]  
Technology spillover through trade and TFP convergence: 135 years of evidence for the OECD countries[J] . Jakob B. Madse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2007 (2)
[5]  
A panel data analysi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pillover[J] . Werner G. Müller,Michaela Nettekoven.Economics Letters . 1999 (1)
[6]  
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 A comment[J] . Frank R Lichtenberg,Bruno van Pottelsberghe de la Potterie.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 1998 (8)
[7]  
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J] . David T. Coe,Elhanan Helpman.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 199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