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幸福观的三重意蕴

被引:4
作者
庄忠正
机构
[1]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 幸福观; 现实生活世界; 共产主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摘要
虽然以往的哲学家都曾探讨过幸福的概念问题,但是,马克思把现实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历史性原则引入了幸福范畴。这三个原则不仅使马克思的幸福观实现了革命性转变,把人们的幸福从天国拉回了人间,要求实现人们的现实幸福;而且为人们提供了实现现实幸福的有效途径,即通过"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实现人们的"相对之绝对"的现实幸福。
引用
收藏
页码:5 / 8+26+90 +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哲学的形而上学历险 [J].
孙正聿 .
天津社会科学, 2011, (05) :12-17+100
[2]  
跨越性批判.[M].(日) 柄谷行人; 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 著;刘丕坤 译.人民出版社.1979,
[4]  
共产党宣言.[M].成仿吾译;马克思;恩格斯著;.人民出版社.1978,
[5]  
哲学笔记.[M].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4,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K·Marx);[德]恩格斯(F·Engeis)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