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信息技术方法研究进展与趋势

被引:14
作者
党安荣
梁媛媛
陈麦尼
吴冠秋
机构
[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信息技术; 保护; 数字孪生; 城市信息模型; 城市大脑;
D O I
10.19924/j.cnki.1674-4144.2021.04.005
中图分类号
TU984.114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面向中华文化复兴与时空大数据时代,首先梳理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4种需求,分析了信息技术应用的4个特征:数据获取的全面与动态、数据挖掘的定量与定性、信息展示的直观性、信息应用的便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梳理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信息技术方法研究进展,包括信息获取技术应用进展、保护状态评价应用进展、保护规划设计应用进展,以及动态变化监测应用进展。最后,展望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智慧化发展的3个趋势:数字孪生名城的理念引领、名城信息模型的技术支撑,以及智慧名城大脑的智慧保护。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基于大数据与智能模拟的名城保护规划空间分析方法 [J].
徐建刚 ;
殷敏 ;
胡琪 .
当代建筑, 2020, (12) :47-50
[2]   物联网与可视化技术支持下的智慧城市实践——北京西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研究与示范 [J].
林文棋 ;
田可嘉 ;
张彦军 ;
周新宇 ;
梁冰 ;
李学良 .
北京规划建设, 2019, (S2) :189-197
[3]   基于RS/GIS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方法研究 [J].
任少飞 ;
尹君 ;
杨敏 ;
杨斌 .
北京规划建设, 2019, (S1) :133-138
[4]   遥感技术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监测中的运用——以大同为例 [J].
傅舒兰 ;
游奕辉 ;
庞佳燕 .
中国名城, 2019, (07) :47-53
[5]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评估 [J].
李爽 ;
尹君 ;
焦艳红 .
建筑与文化, 2019, (03) :60-61
[6]   地理大数据挖掘的本质 [J].
裴韬 ;
刘亚溪 ;
郭思慧 ;
舒华 ;
杜云艳 ;
马廷 ;
周成虎 .
地理学报, 2019, 74 (03) :586-598
[7]   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处理研究进展、挑战与趋势 [J].
杨必胜 ;
梁福逊 ;
黄荣刚 .
测绘学报, 2017, 46 (10) :1509-1516
[8]   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与预警体系的构建 [J].
刘学奎 .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 (09) :84-85
[9]   基于GIS的历史文化街区火灾风险评估——以福州市三坊七巷为例 [J].
吴在栋 ;
胡玉娟 ;
张明锋 ;
林广发 ;
李乔玄 ;
黄远鑫 .
灾害学, 2016, 31 (04) :205-209+223
[10]   遥感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机遇和挑战 [J].
徐冠华 ;
柳钦火 ;
陈良富 ;
刘良云 .
遥感学报, 2016, 20 (05) :679-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