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华北棉区棉铃虫种群动态与其为害特征分析
被引:16
作者:
丁岩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棉铃虫;
种群动态;
为害特性;
棉株补偿作用;
D O I:
10.16380/j.kcxb.1986.03.00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述及棉铃虫为害特性及其与为害后棉株的补偿作用关系。根据棉株生命表资料,蕾期棉株蕾花的脱落主要系由棉铃虫为害所致。而铃期蕾铃的脱落,则主要系由棉株的生理条件。在蕾期,前三周内蕾花被害脱落后,棉株的补偿作用是很高的,从第四周起补偿作用逐渐下降,而到铃期阶段时补偿作用降至很低水平。因此蕾期棉株遭受一定数量以内的棉铃虫为害,而使蕾花脱落后,反而可促使棉花增产。根据棉铃虫生命表资料,从卵期至三龄末幼虫期的累计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90%以上,结合幼虫死亡率与不同龄期为害水平分析,棉铃虫对棉株的主要为害阶段系在2—3龄期,其对果实的为害量占总为害的65%。而棉株被害蕾铃的田间空间分布型系遵从负二项分布,期公共K值为3.4626。
引用
收藏
页码:272 / 282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