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妊娠期和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时肛提肌形态学及阴道粘膜神经表达特征
被引:10
作者:
滕莉荣
[1
]
边旭明
[1
]
朱兰
[1
]
郎景和
[1
]
刘俊涛
[1
]
杨剑秋
[1
]
任海涛
[2
]
赵燕环
[2
]
陈琳
[2
]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来源:
关键词:
妊娠;
盆腔器官脱垂;
肛提肌;
阴道黏膜;
神经纤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14 [产科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1 ;
摘要:
目的比较妊娠期和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时肛提肌形态学和阴道粘膜神经分布的变化,探讨妊娠和阴道分娩后POP时盆底神经肌肉病理学特征。方法常规产前检查的正常初产妇100名,在妊娠37周以后和产后42d进行盆腔器官脱垂评分(POP-Q)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情况。阴道分娩时在第三产程后,取阴道前、后壁粘膜组织和肛提肌组织。肛提肌组织进行组织学染色,观察肛提肌形态学变化、测量肛提肌肌纤维直径并进行分型;阴道粘膜组织分别进行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神经肽Y(NPY)等三种免疫组化染色,镜下分别计数阴道粘膜内三种抗体阳性神经纤维末梢的数目。结果阴道分娩后产妇肛提肌既有神经源性改变也有肌源性改变,既有急性期改变也有慢性期改变。妊娠期和阴道分娩后无论是否有POP,肛提肌组织活检标本中Ⅰ型肌纤维均占优势(妊娠期为78.5%~83.5%,阴道分娩后为78.3%~82.2%),Ⅰ型和Ⅱ型肌纤维的直径和比例在POP和非POP组产妇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期和产后有/无阴道壁脱垂的产妇Ⅰ型肌纤维的直径和Ⅰ型、Ⅱ型肌纤维的比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期阴道后壁脱垂的产妇与妊娠期阴道后壁无脱垂的产妇比较,Ⅱ型肌纤维的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阴道壁脱垂产妇与产后阴道壁无脱垂产妇比较,阴道壁内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神经肽Y(NPY)能神经末梢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期有/无阴道壁脱垂的产妇阴道壁内的神经末梢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产妇肛提肌形态学改变、肌纤维直径以及Ⅰ型和Ⅱ型肌纤维比例的改变,不是引起妊娠期和产后阴道壁脱垂的直接原因。阴道前壁内VIP和NPY能神经纤维末梢分布减少,可能是产后阴道壁脱垂的发生机制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430 / 435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