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市民化模式及其法律应对

被引:5
作者
黄爱教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
农民市民化; 现代化; 权利; 法律应对;
D O I
10.19631/j.cnki.css.2008.04.025
中图分类号
D920.4 [学习、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农民市民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是权利张扬、权利意识觉醒的社会,农民市民化实质上是农民权利张扬的过程,是农民权利社会化的重要体现。基于权利视野,比较分析农民市民化的国际模式表明,现阶段我国农民市民化进程应选取权利普适型模式,切实保障农民权利的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1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农民市民化的实现模式探析 [J].
李庆志 ;
马艳丽 .
特区经济, 2006, (09) :158-160
[2]   农民市民化的多元动力及其制度基础 [J].
陈占江 .
重庆社会科学, 2006, (09) :103-106
[3]   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 [J].
文军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3) :55-61+123
[4]   战后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特点 [J].
张季风 .
日本学刊, 2003, (02) :78-93
[5]   英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是怎样处理工农关系的 [J].
孔祥智 .
前线, 1999, (04) :17-19
[6]  
农民的终结[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法)H.孟德拉斯(HenriMendras)著, 2005
[7]  
现代化与社会转型[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德)沃尔夫冈·查普夫(WolfgangZapf)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