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天然次生林空间格局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张旭
国庆喜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
关键词
地形; DEM; 天然次生林; 空间格局;
D O I
10.13759/j.cnki.dlxb.2007.01.023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数字化地形模型(DEM)与景观类型图进行地理信息叠加,以定量化地反映主要群落在不同坡度、坡向以及坡位的空间分布,获得各群落的分布结构,数量化研究地形因素与植被分布的关系。在Arcgis及其3D和空间分析扩展模块的支持下,计算并探讨了老爷岭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蒙古栎、榆树、水曲柳、胡桃楸等)在地形因子(坡度、坡向、坡位)各梯度级的分布比重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研究范围内样方的坡度在10.2°一22.5°之间。坡向分为5个等级,坡度及坡向差异显著。对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及群落的物种组成进行半方差分析,发现三者的空间异质性尺度分别为31.2、161.6、17.3。地形因素的变化尺度远大于植被组成的变化,说明小尺度下地形因素不是影响群落内种群分布格局的唯一因素。坡度和坡向因子的块金值分别为9610及2 172,说明两者在小尺度下的某些过程不能忽视。植物与地形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的种对地形的适应性有差异,群落中的9种主要植物可以分为4个生态种组。因此,群落的物种组成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在地形变化中得到反映。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0+75 +7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基于DEM的森林空间分布研究 [J].
曾宏达 ;
陈光水 ;
杨玉盛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5, (03) :85-87
[2]   数字高程模型在群落内物种共存研究中的应用——以神农架米心水青冈-曼青冈群落的地形模型建立为例 [J].
张谧 ;
熊高明 ;
陈志刚 ;
樊大勇 ;
谢宗强 .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02) :197-201
[3]   神农架米心水青冈-曼青冈群落的地形异质性及其生态影响 [J].
张谧熊高明陈志刚樊大勇谢宗强 .
生态学报, 2004, (12) :2686-2692
[4]   数字高程模型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 [J].
付晓 ;
冯仲科 .
林业科技, 2002, (05) :13-15
[5]   基于种群分布地形格局的两种水青冈生态位比较研究 [J].
沈泽昊 ;
方精云 .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4) :392-398
[6]   地形对亚热带山地景观尺度植被格局影响的梯度分析 [J].
沈泽昊 ;
张新时 ;
金义兴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4) :430-435
[7]   A model of arctic tundra vegetation derived from topographic gradients [J].
Ostendorf, B ;
Reynolds, JF .
LANDSCAPE ECOLOGY, 1998, 13 (03) :18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