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近代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基于1936年南京城市人口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29
作者:
宋伟轩
[1
,2
]
徐旳
[3
]
王丽晔
[2
]
朱喜钢
[2
]
机构:
[1]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2]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3]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近代;
南京;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
因子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1936年南京城市人口数据为基础,利用城市社会生态因子分析手段,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影响1936年南京城市社会区形成的主因子有城市商业/居住活动因子、政治活动因子、教育因子、贫困人口因子和城市公共福利设施因子等5个。1936年南京城市社会区划分为6个主要类型:①高级政府官员/知识分子聚集区;②政府机关公务人员聚居区;③人口密集的普通市民聚居区;④城市士绅聚集区;⑤农业人口集中区;⑥流动人口集中的棚户区。比较研究表明近代(1936年)与现代(2000年)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主因子、社会区类型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等方面差异性与相似性并存。近代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表现为:社会空间结构分异的主因子个数持续增加,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程度加剧。
引用
收藏
页码:771 / 784
页数:1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