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基于1936年南京城市人口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29
作者
宋伟轩 [1 ,2 ]
徐旳 [3 ]
王丽晔 [2 ]
朱喜钢 [2 ]
机构
[1]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2]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3]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近代; 南京;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 因子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1936年南京城市人口数据为基础,利用城市社会生态因子分析手段,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影响1936年南京城市社会区形成的主因子有城市商业/居住活动因子、政治活动因子、教育因子、贫困人口因子和城市公共福利设施因子等5个。1936年南京城市社会区划分为6个主要类型:①高级政府官员/知识分子聚集区;②政府机关公务人员聚居区;③人口密集的普通市民聚居区;④城市士绅聚集区;⑤农业人口集中区;⑥流动人口集中的棚户区。比较研究表明近代(1936年)与现代(2000年)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主因子、社会区类型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等方面差异性与相似性并存。近代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表现为:社会空间结构分异的主因子个数持续增加,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程度加剧。
引用
收藏
页码:771 / 78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南京城市社会区空间结构——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因子生态分析 [J].
徐旳 ;
汪珠 ;
朱喜钢 ;
李唯 .
地理研究, 2009, 28 (02) :484-498
[2]   近代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变迁——基于1929、1947年南京城市人口数据的分析 [J].
徐旳 ;
朱喜钢 .
人文地理, 2008, 23 (06) :17-22
[3]   20世纪90年代广州市从业人员的社会空间分异 [J].
魏立华 ;
丛艳国 ;
李志刚 ;
闫小培 .
地理学报, 2007, (04) :407-417
[4]   转型时期广州市社会区分析 [J].
周春山 ;
刘洋 ;
朱红 .
地理学报, 2006, (10) :1046-1056
[5]   上海市中心城社会区分析 [J].
宣国富 ;
徐建刚 ;
赵静 .
地理研究, 2006, (03) :526-538
[6]   转型期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研究 [J].
李志刚 ;
吴缚龙 .
地理学报, 2006, (02) :199-211
[7]   南昌城市社会区研究——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J].
吴骏莲 ;
顾朝林 ;
黄瑛 ;
龙国英 .
地理研究, 2005, (04) :611-619
[8]   北京城市社会区分析 [J].
顾朝林 ;
王法辉 ;
刘贵利 .
地理学报, 2003, (06) :917-926
[9]   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1982-2000) [J].
冯健 ;
周一星 .
地理研究, 2003, (04) :465-483
[10]   广州市社会空间的因子生态再分析 [J].
郑静,许学强,陈浩光 .
地理研究, 1995, (02) :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