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地震灾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以北川县泥石流为例

被引:21
作者
魏斌斌
赵其华
韩刚
张海泉
机构
[1]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震区泥石流; 灰色关联法; 影响因子; 危险性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汶川地震后,地震灾区泥石流具有暴发临界雨量小,规模大,危险性高的特点。在考虑降雨和地震作用下,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北川县72条泥石流沟的泥石流规模、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不稳定沟床比、年均降雨量和地震烈度8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震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因子中,年均降雨量和地震烈度所占权重最大;运用本文模型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刘希林模型基本一致,但危险度值相对提高,其中有7条泥石流沟危险度提高一个等级。
引用
收藏
页码:525 / 53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1]  
汶川震区北川县暴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D]. 汪月鹃.成都理工大学. 2009
[12]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刘思峰等著, 2004
[13]  
地质灾害勘查指南[M]. 地质出版社 , 刘传正主编, 2000
[14]   灰色关联度法在泥石流活动性评价中的应用 [J].
邹翔 ;
崔鹏 ;
韦方强 ;
陈杰 .
山地学报, 2003, (03) :360-364
[15]   我国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回顾与展望 [J].
刘希林 .
自然灾害学报, 2002, (04) :1-8
[16]   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神经网络法 [J].
刘涌江 ;
胡厚田 ;
白志勇 .
地质与勘探, 2001, (02) :84-87
[17]   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J].
刘涌江 ;
胡厚田 ;
白志勇 .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02) :84-87
[18]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在泥石流沟判别与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 [J].
孙广仁 ;
毕海良 .
青海环境, 1997, (02) :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