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细观数值试验的非饱和土石混合体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48
作者
丁秀丽 [1 ]
张宏明 [2 ]
黄书岭 [1 ]
卢波 [1 ]
张群 [1 ]
机构
[1] 长江科学院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试验室
[2]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
土力学; 非饱和土石混合体; 细观数值模拟方法; 主-从接触算法; 饱和度; 力学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43 [土力学];
学科分类号
0801 ; 080104 ; 0815 ;
摘要
从土石混合体细观结构出发,融合细观结构模型生成技术、主-从接触面模型及非饱和土渗流与强度理论,建立非饱和土石混合体的细观数值模拟方法。通过与非饱和土石混合体室内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建立的细观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利用该细观模拟方法,分析土-石界面接触特性、含石量及饱和度等因素对非饱和土石混合体力学特性与破坏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非饱和土石混合体在低围压下表现出明显的剪胀性,且受含石量和饱和度影响显著;在较高围压下基本上表现为剪缩变形,随含石量的增大其剪缩变形减小,饱和度对剪缩性的影响较小。(2)土石混合体的峰值强度和变形模量随土-石界面摩擦因数的增大呈非线性增长,在界面摩擦因数大于0.6以后,两者基本趋于稳定值。(3)含石量越大,非饱和土石混合体的峰值强度和变形模量越大,应变硬化特征更为显著,在含石量增加到58%后峰值强度和变形模量趋于稳定值。在低围压下剪胀变形随含石量的增加而增大;在较高围压时,剪缩变形随含石量的增大而减小。(4)饱和度越大,基质吸力越小,非饱和土石混合体的峰值强度越低,但变形模量变化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553 / 156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非饱和土石混合体的力学特性左变形破坏机制研究.[D].张宏明.长江科学院.2011, 09
[2]  
土石混合体力学特性影响因素及破坏机制研究.[D].王新.长江科学院.2010, 01
[3]  
非饱和土土力学.[M].(加)D.G.弗雷德隆德(DelwynG.Fredlund);(印尼)H.拉哈尔佐(HariantoRahardjo)著;陈仲颐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  
固体力学发展趋势.[M].黄克智;徐秉业 主编;罗勇 责任编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5]  
In-situ tests and a stochastic structural model of rock and soil aggregat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hina.[J].X Li;Q.L Liao;J.M H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2004,
[6]   土石混合体细观结构渗流数值试验研究 [J].
徐文杰 ;
王永刚 .
岩土工程学报, 2010, 32 (04) :542-550
[7]   基于数字图像的土石混合体力学性质的颗粒流模拟 [J].
丁秀丽 ;
李耀旭 ;
王新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 29 (03) :477-484
[8]   土–石混合体随机细观结构生成系统的研发及其细观结构力学数值试验研究 [J].
徐文杰 ;
胡瑞林 ;
岳中崎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08) :1652-1665
[9]   土石混合体材料的模型构建及其数值试验 [J].
赫建明 ;
李晓 ;
吴剑波 ;
成国文 ;
徐均凤 .
矿冶工程, 2009, 29 (03) :1-4+7
[10]   土石混合体渗透性现场试坑试验研究 [J].
徐扬 ;
高谦 ;
李欣 ;
李俊华 ;
贾云喜 .
岩土力学, 2009, 30 (03) :85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