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2”的行、知、言三域

被引:101
作者
肖治野 [1 ]
沈家煊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
语气词; “了”; 行域; 知域; 言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6 [近代、现代语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以往对句尾语气词"了2"的语义刻画存在过于繁杂和过于概括两种倾向,本文提出用"行、知、言"三域将"了2"的语义刻画为表示"新行态的出现"、"新知态的出现"和"新言态的出现",同时将"了1"的语义归入"行"域。三域的刻画框架能更好地说明"了2"的各种意义和用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更好地说明"了2"和"了1"的区别和联系。最后说明在刻画汉语各类虚词的语义和用法时"行、知、言"三域是一个很实用的框架。
引用
收藏
页码:518 / 527+576 +57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句尾“了”将来时间用法的发展 [J].
陈前瑞 .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5, (01) :66-73
[2]   “由于”与“既然”的主观性差异 [J].
李晋霞 ;
刘云 .
中国语文, 2004, (02) :123-128+191
[3]   汉语单音情态动词语义发展的机制 [J].
朱冠明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06) :43-48
[4]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解说 [J].
刘勋宁 .
世界汉语教学, 2002, (03) :70-79+3
[5]   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 [J].
沈家煊 .
中国语文, 2001, (06) :483-493+575
[6]   试论“了”的时体特征 [J].
金立鑫 .
语言教学与研究 , 1998, (01)
[7]  
现代汉语情态研究.[M].彭利贞;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8]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M].马真著;.商务印书馆.2004,
[9]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张斌主编;.商务印书馆.2001,
[10]  
现代汉语八百词.[M].吕叔湘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