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社会网络与职业流动

被引:630
作者
边燕杰
张文宏
机构
[1]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系
[2]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职业流动; 社会网络; 经济体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2 [职业];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本文在评述市场经济和再分配经济体制下社会网络对于职业流动不同作用的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转型经济中社会网络对于职业流动作用的 4个理论假设 ,即市场化假设、权力维续假设、机制共存假设和体制洞假设。文章运用对天津 1 999年就业过程所做调查获取的资料检验了上述假设 ,第一次对人情和信息两种关系资源进行了测量 ,并进一步分析了社会网络在 3种经济体制下发挥作用的不同形式。作者的结论是 :职业流动者的社会网络主要是由亲属和朋友两类强关系构成 ,社会网络发挥作用的形式以提供人情为主 ,以传递信息为辅。这些作用在转型经济时代尤为突出。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9+206 +20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大陆城市农民工的职业流动 [J].
李强 .
社会学研究, 1999, (03) :95-103
[2]   再就业政策与下岗职工再就业行为 [J].
王汉生 ;
陈智霞 .
社会学研究, 1998, (04) :15-32
[3]   社会支持结构的转变:从一元到多元 [J].
丘海雄 ;
陈健民 ;
任焰 .
社会学研究, 1998, (04) :33-39
[4]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与形成中的农村劳动力市场 [J].
陈阿江 .
社会学研究, 1997, (01) :35-43
[5]   “浙江村”:中国农民进入城市的一种独特方式 [J].
王汉生 ;
刘世定 ;
孙立平 ;
项飚 .
社会学研究, 1997, (01) :58-69
[7]   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 [J].
李培林 .
社会学研究, 1996, (04) :42-52
[8]  
天津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天津市统计局编, 1999
[9]  
中国就业制度的变迁[M]. 山西经济出版社 , 袁志刚,方颖著, 1998
[10]  
失业冲击波[M]. 今日中国出版社 , 杨宜勇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