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荆中β-石竹烯对棉蚜的毒力和作用机理

被引:29
作者
刘雨晴 [1 ]
薛明 [1 ]
张庆臣 [1 ]
周方园 [1 ]
尉吉乾 [2 ]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2] 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
关键词
黄荆; 棉蚜; β-石竹烯; α-蒎烯; 毒力; 杀虫机理;
D O I
10.16380/j.kcxb.2010.04.011
中图分类号
S482.3 [杀虫剂];
学科分类号
090403 ;
摘要
为明确泰山野生黄荆Vitexnegundo种子中的有效杀虫活性成分、杀虫作用及其毒理机制,本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GC-MS技术和生物活性追踪方法,测定了泰山黄荆种子中的杀虫活性成分;采用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法,研究了黄荆中的β-石竹烯和α-蒎烯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毒力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通过三级柱层析从黄荆中分离得到对棉蚜毒力高的馏分β-石竹烯和α-蒎烯,其含量分别达7.68%和5.45%。β-石竹烯和α-蒎烯对棉蚜的触杀毒力都较高,并以β-石竹烯的毒力最高,LD50为0.65×10-1μg/头。β-石竹烯和α-蒎烯对棉蚜均具有强烈的忌避作用,处理棉蚜24h的AFC50分别为0.80×103和0.89×103mg/L,其中也以β-石竹烯的忌避毒力最大。β-石竹烯和α-蒎烯以亚致死剂量处理棉蚜,对其繁殖力、排蜜频率和排蜜量均有显著不利影响。β-石竹烯和α-蒎烯处理棉蚜或离体酶,对乙酰胆碱酯酶、多酚氧化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都有明显抑制作用。结果显示β-石竹烯和α-蒎烯是黄荆种子提取物中的重要杀虫活性成分,并且其致毒机制存在多样性,开发应用价值大。
引用
收藏
页码:396 / 40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黄荆提取物对蚜虫的毒力及其与吡虫啉的联合毒力[J]. 蒋恩顺,薛明,刘雨晴,王玉峰.应用生态学报. 2009(03)
[2]   黄荆精油对玉米象的杀虫活性成分、毒力及作用机制 [J].
卢传兵 ;
薛明 ;
刘雨晴 ;
刘爱红 ;
王洪涛 .
昆虫学报, 2009, 52 (02) :159-167
[3]   植物源农药杀虫机理研究进展 [J].
仲建锋 ;
鲁玉杰 ;
刘凤杰 ;
李兴奎 ;
郭云峰 .
粮油食品科技, 2007, (03) :32-34
[4]   黄荆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毒力及对成虫的产卵忌避作用 [J].
袁林 ;
薛明 ;
刘雨晴 ;
王合生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4) :4695-4698
[5]   黄荆挥发油对玉米象的生物活性及种群控制作用 [J].
卢传兵 ;
薛明 ;
刘雨晴 ;
庞云红 ;
王承香 .
粮食储藏, 2005, (06) :13-16
[6]   转基因棉花中糖类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对棉蚜泌蜜量及蜜露主要成分的影响 [J].
杨益众 ;
陆宴辉 ;
薛文杰 ;
余月书 ;
李晓慧 ;
王峰 ;
杨海燕 ;
刘洋 .
昆虫学报, 2005, (04) :491-497
[7]   苦参生物碱杀虫生物活性测定 [J].
袁静 ;
吕良忠 ;
丛斌 ;
张宗俭 ;
王凤宇 .
农药, 2004, (06) :284-287
[8]   黄荆提取物对几种害虫的杀虫活性 [J].
袁林 ;
薛明 ;
邢健 ;
李昌浩 .
农药, 2004, (02) :70-72
[9]   多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桃蚜和萝卜蚜试验种群的控制作用 [J].
周琼 ;
梁广文 ;
曾玲 ;
沈叔平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2, (11) :1356-1360
[10]   山东省主要菜区瓜(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抗药性及机理研究 [J].
王开运 ;
姜兴印 ;
仪美芹 ;
吕宝乾 ;
张洪才 ;
李长征 .
农药学学报, 2000, (03)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