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形成结构与转移战略研究——兼“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辩析

被引:6
作者
刘勇
钟菊英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 绝对剩余; 相对剩余; 农业产业链; 城乡过渡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概念上应有所区别 ,当前我国更具实践价值的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构成中有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之分 ,两者的产生机理差异导致了针对两者不同的转移战略选择。相对剩余劳动力必须依靠农业产业链的延伸进行内部消化 ,绝对剩余劳动力向外部转移的战略重点在于构建发达的城乡过渡体系。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战略的实施过程中 ,农业产业链延伸与城乡过渡体系构建是有机结合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J].
张琦 ;
李宁 .
理论学习, 2003, (01) :47-47
[2]   托达罗模型的缺陷及其相反的政策含义——中国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容量扩张的思路 [J].
周天勇 .
经济研究, 2001, (03) :75-82
[3]   21世纪初期我国农村就业及剩余劳动力利用问题研究 [J].
农业部课题组 .
中国农村经济, 2000, (05) :4-16
[4]   中国经济转轨中劳动力流动模型 [J].
李实 .
经济研究, 1997, (01) :23-30+80
[5]  
中国农业演变之探索[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毛育刚著, 2001
[6]  
二元经济论[M].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 (美)刘易斯(Lewis, 1989
[7]  
劳力剩余经济的发展[M]. 华夏出版社 , (美)费景汉(Fei, 1989
[8]  
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托达罗(Todaro,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