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空间结构分形

被引:21
作者
黄泰 [1 ,2 ,3 ]
保继刚 [1 ]
戴学军 [4 ]
机构
[1]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2] 苏州大学旅游管理系
[3] 滑铁卢大学环境学院
[4] 惠州学院经管系
关键词
城市游憩场点系统; 空间结构; 分形维数; 苏州市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城市游憩场点系统是和谐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对象,也是一种结构复杂的自然—人文复合系统。本文选取随机聚集维数、空间关联维数、网格维数三项指标,以苏州市区为例,对新时期我国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分形及优化进行了系统论证与解析。研究发现:①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是具有分形特性的;②各分维指标能够准确地刻画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及其分异,也为环城游憩带理论及城乡二元游憩结构分异现象等提供了分形解释依据;③苏州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呈现出一种核心松散—外围紧致、自组织能力离心化现象比较严重的结构递变趋势,这种结构模式与游憩需求的空间分布结构基本吻合,它准确反映了成熟型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发展态势,也说明加强对游憩场点系统的自组织能力的引导和提升,是和谐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④与以往研究结论相对比,发现游憩场点系统与旅游景区(点)系统在空间结构上存在合理的分形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735 / 74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基于聚集分形的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J].
高元衡 ;
王艳 .
旅游学刊, 2009, 24 (02) :52-58
[2]   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分布的分形发育及演化特征——以四川省为例 [J].
杨国良 ;
游勇 ;
李海燕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6) :963-973
[3]   旅游流流量位序—规模分布变化及其机理——以四川省为例 [J].
杨国良 ;
张捷 ;
刘波 ;
李敏 ;
万全友 .
地理研究, 2007, (04) :662-672
[4]   旅游系统网络空间分形研究的科学展望 [J].
朱晓华 ;
乌恩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1) :133-142
[5]   南京市旅游景区景点系统空间结构分形研究 [J].
许志晖 ;
戴学军 ;
庄大昌 ;
林岚 ;
丁登山 .
地理研究, 2007, (01) :132-140
[6]   基于分形方法的旅游景区(点)系统等级结构研究——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 [J].
戴学军 ;
林岚 ;
许志晖 ;
丁登山 .
地理科学, 2006, (02) :2244-2250
[7]   旅游交通网络空间分析——以浙江松阳县为例 [J].
张振宇 ;
汪波 .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6, (02) :219-222
[8]   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关联维数分形研究——以南京市景区(点)系统为例 [J].
戴学军 ;
丁登山 .
资源科学, 2006, (01) :180-185
[9]   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随机聚集分形研究——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 [J].
戴学军 ;
丁登山 ;
许志晖 ;
林岚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5) :706-713
[10]   城市化:相变与自组织临界性 [J].
陈彦光 .
地理研究, 2004, (03) :3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