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奥运竞技体育谈中国武术体系的未来发展

被引:18
作者
杨建营
机构
[1] 浙江工业大学体育军训部杭州
关键词
奥运竞技体育; 中国武术; 运动体系;
D O I
10.16063/j.cnki.issn1001-747x.2005.01.012
中图分类号
G852.3 [武术对练];
学科分类号
040304 ;
摘要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系统论方法、比较分析法,研究中国武术与奥运竞技体育体系并驾齐驱的运动体系,研究结论:二者有史以来就平行并列地发展;二者现阶段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主要是外因作用;当社会发展超越了商品经济时代,人们的主要生活需要超越了对物质生活的需要时,人类对体育的需要将更倾向于中国武术;从理论上讲,二者始终在不平衡状态中平衡地发展,通过自我否定达到更高阶段的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3+77 +7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武术与奥运会 [J].
李杰 .
体育文史, 2000, (05) :8-9
[2]   对国际间学练武术不同认识的研究 [J].
季建成 .
中国体育科技, 2000, (02) :41-42
[3]   让传统武术走向世界──李杰谈三亚“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 [J].
王友唐 ;
昌沧 .
中华武术, 2000, (10) :13-13
[4]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对发展未来体育的作用 [J].
高铭鼎 ;
于善旭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0, (01) :28-32
[5]   武术的内外兼修和它的中国传统哲学基础 [J].
温力 .
体育科学, 1990, (03) :12-15+37+93
[6]   对武术及东方体育文化观的认识 [J].
伍绍祖 .
体育文史, 1998, (02) :4-9
[7]   国外武术市场的现状及其成因探究 [J].
杨啸原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8, (02) :12-14
[8]  
方法论全书[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李志才主编, 1995
[9]  
需要-创造论[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章韶华,王涛著, 1992
[10]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M]. 人民出版社 , 艾思奇主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