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论辩与受众的本质——关于论辩中受众问题的理解

被引:5
作者
克里斯托弗廷德尔 [1 ]
汪建峰 [2 ]
机构
[1] 加拿大温莎大学哲学系暨推理、论辩与修辞研究中心
[2]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受众身份; 复合受众; 凯姆·帕尔曼(Cham Perelman);
D O I
10.16027/j.cnki.cn31-2043/h.2018.01.005
中图分类号
H05 [写作学与修辞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真正重视修辞特征的论辩理论,如亚里士多德和凯姆·帕尔曼(Cham Perelman)的论辩理论,它们在思考论辩如何展开以及如何对论辩加以评价时,都极为重视受众的作用。就受众这一论辩的核心概念所涉及问题的广度而言,亚里士多德和帕尔曼关于受众的思考方式都是有所欠缺的。本文拟探讨其中一个问题——受众身份的问题——所要思考的是,这些理论家在多大程度上认可受众身份。基于此,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理解受众身份这个问题之于论辩的重要性,以及这个问题该如何处理。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58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2]  
追求象征的力量[M]. 三联书店 , 刘亚猛著, 2004
[3]  
Ways of Being Reasonable: Perelman and the Philosophers[J] . Christopher W. (Christopher William) Tindale. Philosophy and Rhetoric . 2010 (4)
[4]  
Perelman's universal audience[J] . John W. Ray. 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 . 1978 (4)
[5]  
University Pressof America .2 Ede,Lisa. University Pressof America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