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虚假新闻病理分析报告

被引:2
作者
上海新闻记者年度虚假新闻研究课题组
白红义 [1 ]
江海伦 [2 ]
陈斌 [3 ]
机构
[1] 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
[2] 文新集团新闻研究所
[3] 东方网
关键词
虚假新闻; 新闻界; 虚假报道; 消息来源; 病理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1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50301 ;
摘要
<正>刚刚过去的2011年,虚假新闻再次成为中国新闻界的聚焦点之一。一方面,虚假新闻依然时有发生,禁而不绝,但总体来看,这一年的虚假新闻数量有所减少,严重程度也较往年有所降低。这显然与主管部门的重视、媒体同行的自律、社会各界的监督等因素不无关系;另一方面,新闻界对虚假新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严格生产程序 杜绝虚假新闻 [J].
赵振宇 .
新闻研究导刊, 2011, (04) :8-11
[2]   从消息来源的核实看西方媒体如何防范虚假新闻 [J].
王军 ;
栾絮洁 .
新闻与写作 , 2011, (04) :21-24
[3]   网络虚假新闻日益“隐蔽化”趋势分析及对策 [J].
余普 .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 2011, (03) :81-82
[4]   虚假新闻的产生机制与治理路径 [J].
董天策 .
新闻记者, 2011, (03) :33-37
[5]   虚假新闻中消息来源的使用及其应对分析 [J].
许向东 .
国际新闻界, 2008, (07) :53-57
[6]  
高钢.为维护新闻报道真实性而斗争[N].中国新闻出版报
[7]  
郝雨, 著.新闻,如何改变世界[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