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互文见义”与古书解读
被引:2
作者
:
周志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宁波大学文学院
周志锋
机构
:
[1]
宁波大学文学院
来源
:
汉字文化
|
2004年
/ 01期
关键词
:
互文见义;
朱门;
酒肉;
古书;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H15 [写作、修辞];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互文见义”又叫“互文”、“互见”、“互言”、“互词”、“参互”等,是古汉语里一种重要的修辞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上下文义具有彼此隐含、彼此渗透、相互呼应、相互补充的关系。这种修辞表达方式所自甚早,先秦文献中就繁有其例,汉魏以降更是数见不鲜。首先注意到这种语言现象的当是汉代,如《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东汉·服虔注:“入言公,出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4
页数:2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