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222、丁香油、苯唑卡因对养殖美洲鲥幼鱼的麻醉效果

被引:69
作者
杜浩
危起伟
杨德国
刘鉴毅
甘芳
陈细华
沈丽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美洲鲥; MS-222; 丁香油; 苯唑卡因; 皮质醇;
D O I
10.16535/j.cnki.dlhyxb.2007.01.005
中图分类号
S948 [水产药物学、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研究了MS-222、丁香油、苯唑卡因3种麻醉剂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幼鱼的麻醉效果,并运用该3种麻醉剂的适宜剂量对美洲鲥幼鱼进行了运输试验。麻醉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麻醉浓度(MS-222为75 mg/L以上,丁香油为20 mg/L以上,苯唑卡因为40 mg/L以上)下,鱼很快(30 min内)停止鳃盖张合运动,且停止鳃盖运动的鱼在空气中暴露一定时间(10 min内)后也能够复苏;在适宜的麻醉浓度(MS-222为20-30 mg/L,丁香油为8-10 mg/L;苯唑卡因为20-30 mg/L)下,鱼能够进入麻醉状态,且能保持很长时间(12 h);麻醉效果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强;在20 mg/L MS-222麻醉剂下,小规格鱼较大规格鱼更容易进入麻醉状态,而在10 mg/L丁香油和20 mg/L苯唑卡因麻醉剂下,小规格鱼却难进入麻醉状态。运输试验结果表明:麻醉运输组和对照组(非麻醉运输组)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基础组(运输前)(P<0.05);麻醉运输后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虽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仅苯唑卡因麻醉运输组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苯唑卡因更适合用于运输美洲鲥的麻醉。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美洲鲥的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 [J].
杜浩 ;
危起伟 .
淡水渔业, 2004, (01) :62-64
[2]   麻醉剂丁香酚对黄腊鯵耗氧的影响 [J].
张朝晖 ;
丛娇日 ;
王波 ;
洪旭光 ;
KjellφMidling .
海洋科学, 2003, (06) :11-14+34
[3]   中国鲥鱼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J].
刘绍平 ;
陈大庆 ;
段辛斌 ;
邱顺林 ;
王利民 .
水生生物学报, 2002, (06) :679-684
[4]   丁香酚对大黄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J].
赵艳丽 ;
杨先乐 ;
黄艳平 ;
吴寅 .
水产科技情报, 2002, (04) :163-165
[5]   MS-222麻醉剂在鱼类运输中的应用 [J].
廖国璋 ;
庞世勋 .
广东科技, 1998, (01) :26-27
[6]   鲥鱼的驯养与生物学研究Ⅲ.1龄鲥鱼的驯养及其生长规律 [J].
王汉平 ;
钟鸣远 ;
麦家柏 .
应用生态学报, 1997, (06) :623-627
[7]   影响乙二醇苯醚对尼罗罗非鱼麻醉作用的因子 [J].
王春 ;
罗月媚 ;
葛国昌 .
水利渔业, 1996, (05) :27-30
[8]   MS—222在活鱼运输中的应用研究 [J].
任洁 .
淡水渔业, 1993, (06) :29-32
[9]   鲥鱼幼鱼的采捕、暂养与运输 [J].
王汉平 ;
陈大庆 ;
钟鸣远 ;
张邦杰 ;
麦家柏 .
淡水渔业, 1992, (04)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