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改善前庭功能障碍所致颈源性眩晕的实验研究

被引:15
作者
郑重
张泉
邓晓筑
王毅
田理
魏雪梅
李国臣
李莉
马潞
机构
[1] 成都中医药大学
[2] 临床医学院
[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喉科
[4] 针灸推拿学院
关键词
颈椎病; 眼震;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测听法; 诱发反应; 诱发电针; 电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采用眼震诱发反应、测听术和直接前庭诱发电位(vestibularevokedpoteutials,VsEPs)技术,探讨电针改善前庭功能障碍,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机制。方法:48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将组织硬化剂-775注射液注射至模型组和电针组家兔左侧颈椎横突软组织,造成左侧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血流降低以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慢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insufficiency,VBI)模型,对照组作生理盐水注射。从注射后第6周开始,电针组家兔作双侧“风池(GB20)”、“听宫(SI19)”、“外关(SJ5)”穴电针治疗2周,分别测定左侧外耳道20℃水灌注冷刺激试验眼震持续时间、低刺激率(10Hz)和高刺激率(50Hz)左侧短声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tbrainstemresponse,ABR)、左侧短声耳蜗电图和左侧电刺激前庭诱发电位(VsEPs),将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50Hz高刺激率ABR的III波峰潜伏期(PL)和I-III波峰间潜伏期(IPL)犤(3.14±0.11)ms;(1.61±0.13)ms犦较对照组犤(2.88±0.27)ms;(1.40±0.12)ms犦延长(t=4.1772,P<0.05;t=5.5692,P<0.01),电针组犤(3.06±0.08)ms;(1.51±0.09)ms犦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7472;t=2.8442,P>0.05)。各组之间10Hz低刺激率ABR无显著改变(P>0.05)。模型组VsEPs的V3波PL、V2-V3和V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实验针灸学.[M].林文注;王佩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  
脊柱疾患的临床与研究.[M].杨克勤主编;.北京出版社.1993,
[3]  
中国痔瘘学.[M].曹吉勋 主编;徐廷翰;邓贤举 编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4]   针药合用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后的影响 [J].
王军 ;
王玉升 ;
齐小玲 ;
贾士奇 ;
高丽君 .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13) :1914-1915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干功能损害与经颅多普勒检测的相关性 [J].
李清福 ;
罗宇 .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09) :1284-1285
[6]   椎动脉阻断对小脑后下叶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J].
何海龙 ;
贾连顺 ;
李家顺 ;
孔庆毅 ;
纪荣明 ;
余科炜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2, (01) :23-26+84
[7]   脑缺血耐受与针灸的脑保护作用 [J].
郭佳 ;
张莉 .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01) :116-117
[8]   注射硬化剂法制作家兔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模型 [J].
朱明双 ;
郑重 ;
黄勇 ;
胡晓梅 ;
杨松涛 ;
曾一林 ;
邓友章 .
中医正骨, 2000, (12) :11-13+63
[9]   前庭诱发电位监测庆大霉素前庭毒性 [J].
蒋子栋 ;
张连山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0, (05) :460-462+498
[10]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J].
吴绪荣 ;
孟培燕 .
上海针灸杂志, 2000, (05)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