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强度与能源强度实证研究

被引:10
作者
赵爱文
李东
机构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碳强度; 能源强度; 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2.01.018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中国降低碳强度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能源强度的降低有助于碳强度的降低。选取1953~2007年中国碳强度和能源强度数据,通过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碳强度与能源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碳强度和能源强度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从短期误差修正模型来看,碳强度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动态调整机制;非均衡误差项的存在,能够保证碳强度与能源强度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的存在。误差修正系数为负,调整方向符合误差修正机制,并且误差修正模型的拟合效果比较理想。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降低碳强度的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计量经济学基础.[M].张晓峒; 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2]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高铁梅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Benefits and costs to China of three different climate treaties [J].
Vennemo, Haakon ;
Aunan, Kristin ;
He Jianwu ;
Hu Tao ;
Li Shantong .
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 2009, 31 (03) :139-160
[4]   Carbon emissions from manufacturing energy use in 13 IEA countries: long-term trends through 1995 [J].
Schipper, L ;
Murtishaw, S ;
Khrushch, M ;
Ting, M ;
Karbuz, S ;
Unander, F .
ENERGY POLICY, 2001, 29 (09) :667-688
[5]   中国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与减排途径分析 [J].
李艳梅 ;
张雷 ;
程晓凌 .
资源科学, 2010, 32 (02) :218-222
[6]   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林伯强 ;
蒋竺均 .
管理世界, 2009, (04) :27-36
[7]   关于我国碳排放问题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J].
魏一鸣 ;
范英 ;
王毅 ;
刘兰翠 ;
梁巧梅 ;
吴刚 ;
曹明奎 ;
黄耀 ;
王绍强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1) :15-20
[8]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衡量指标的碳排放强度分析 [J].
何建坤 ;
刘滨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740-743
[9]   中国能源需求的经济计量分析 [J].
林伯强 .
统计研究, 2001, (10) :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