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石鼓—虎跳峡河段演化史及形成环境研究

被引:2
作者
蔡耀军 [1 ,2 ]
王军怀 [2 ]
朱云发 [2 ]
李书 [2 ]
机构
[1]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2] 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金沙江; 石鼓; 河道演化; 形成环境;
D O I
10.16536/j.cnki.issn.1671-1211.2010.03.020
中图分类号
TV147 [河道演变];
学科分类号
081502 ;
摘要
关于金沙江石鼓—虎跳峡河段演化史的学术争论已持续一个世纪。从阶地位相对比、河床覆盖层结构、古河道地质及地貌、区域构造环境等方面综合研究后,认为金沙江在第四纪之前是一条流向老君山湖的内陆河,现今的冲江河是古金沙江的一部分,鸿文—剑川谷地只是第四纪以来形成的构造谷。早第三纪末—晚第三纪,金沙江断裂活动导致老君山地区地壳抬升及岩浆侵入,老君山湖逐步消亡并形成现今的金沙江和澜沧江的分水岭,金沙江南流通道被堵塞,金沙江在石鼓盆地形成堰塞湖,迫使江水向东寻找出口。阶地研究表明,最晚在Q2中期金沙江虎跳峡段已完全贯通。Q2末—Q3初,金沙江石鼓一带,河床发生强烈下切,下切幅度达到100~150 m。进入Q3后,本地发生受北部德钦—中甸断裂、中甸—龙蟠断裂控制的断块下沉,形成100~250 m的巨厚堆积,直到1.5万年前,受喜马拉雅抬升影响,石鼓地区才重新转变为缓慢抬升区。
引用
收藏
页码:283 / 28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金沙江东流的研究 [J].
杨达源 ;
李徐生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3) :317-322
[2]   滇西北丽江鸿文村—剑川甸南纵谷成因与金沙江袭夺问题之探讨 [J].
许仲路 ;
李行健 .
地理学报, 1982, (03) :325-334
[3]  
长江地貌过程[M]. 地质出版社 , 杨达源等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