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广亲和性与恢复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11
作者
崔杰
杨振玉
高勇
机构
[1]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2]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沈阳
[3] 沈阳
[4] 沈阳
关键词
亚种间杂种; 恢复系; 恢复性; 水稻; ■亲■;
D O I
10.16819/j.1001-7216.1993.01.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秋光A和秋B、萍改A和萍改B,IR36作测验种,对供试的32个品种的广亲和性及恢复性进行了鉴定和分类,并通过对培矮64和培C312的系谱分析,探索了广亲和性与恢复性的关系及广亲和基因和恢复基因的传递途径。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大体可分为广亲和恢复系,非广亲和恢复系及广亲和品种三大类;水稻的广亲和性与恢复性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两种特性基因可以重组于一体,本研究还初步筛选到一些新的广亲和品种,广亲和恢复系及一个强优势业种间组合萍改A,D171(?)。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水稻广亲和品种的可能来源及筛选方法的探讨 [J].
罗利军 ;
应存山 ;
王一平 ;
王象坤 .
作物品种资源, 1991, (01) :14-16
[2]   亚洲稻籼粳中间型问题的讨论 [J].
张尧忠 ;
贺庆瑞 .
西南农业学报, 1990, (03) :1-4
[3]   水稻品种T984和Pecos的广亲和性及其利用价值 [J].
熊振民 ;
闵绍楷 ;
程式华 ;
曹立勇 .
中国水稻科学, 1990, (01) :9-14
[4]   CY85爪哇型恢复系的选育 [J].
尹华奇 .
杂交水稻, 1989, (03) :35-36
[5]   水稻广亲和系的选育 [J].
罗孝和 ;
袁隆平 .
杂交水稻, 1989, (02) :35-38
[6]   水稻广亲和力基因研究现状 [J].
刘剑飞 .
杂交水稻, 1988, (05) :32-34
[7]   水稻品种广亲和特性的初步研究 [J].
洪德林 ;
马育华 ;
汤玉庚 .
杂交水稻, 1988, (05) :22-25
[8]   IR24恢复基因遗传的系谱分析 [J].
黎垣庆 .
中国农业科学, 1985, (01) :24-31
[9]   水稻粳型恢复系 C57的选育 [J].
杨振玉 ;
陈秋柏 ;
陈荣芳 ;
苏正基 ;
贾宝清 ;
佟景兴 ;
王健群 .
作物学报, 1981, (03) :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