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奥陶统:塔里木盆地的主要油源层

被引:49
作者
张水昌
张宝民
王飞宇
梁狄刚
何忠华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3] 石油大学
关键词
油源岩; 海相地层; 油源对比; 地球化学特征; 生物标志化合物; 奥陶纪; 塔里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存在中—下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两套有效烃源层。前者 R。已达2.0%以上,只能作为有效气源岩;后者成熟度适中且有一定分布范围,是塔里木盆地最现实的烃源层,可分为三段,其中以上奥陶统中部的印干组和良里塔格组最具重要意义。对盆地中海相原油与寒武系和奥陶系岩石抽提物中甲基甾垸、三芳甲基甾烷及降胆甾烷的分布进行直观对比,表明原油与中—上奥陶统存在亲缘关系,而与寒武系无明显相关。全盆地所有钻遇的寒武系岩样,C27—C28—C29甾烷碳数分布呈“斜线”型或反“L”型,而绝大部分中一上奥陶统岩样则呈不对称“V”字型分布。所分析的储层沥青的甾烷碳数分布与上述寒武系岩样一致,说明寒武系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上确曾生过油。包括塔中4、轮南、桑塔木和东河塘等在内的工业性油田产出的油,其甾烷碳数都呈不对称“V”字型分布,只有极少数的油样呈“斜线”或反“L”型分布,因此塔里木盆地的原油主要与中—上奥陶统相关,而与寒武系相关极少。运用C7温度参数评价原油成熟度,结果为塔里木盆地主要油区原油的形成温度在117~133℃之间,对应的 R。值为0.78%~0.92%,只相当于中等成熟阶段,可以推断它们不可能源于寒武系,只能源于奥陶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晚震旦世—寒武纪沟鞭藻存在的生物和分子地球化学证据
    张水昌
    J.M.Moldowan
    边立曾
    张宝民
    F.J.Fago
    [J]. 地质学报, 2000, (04) : 378 - 379
  • [2] Paleozoic oil-source rock correlations in the Tarim basin,NW China .2 Zhang S C,Hanson A D,Moldowan J M,et al. Organic Geochemistry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