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在城市规划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以苏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

被引:11
作者
寇刘秀
包存宽
蒋大和
机构
[1]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城市规划环境评价; 融合型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0 [一般性问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苏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探讨运用生态足迹进行融合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为规划环评较早地介入规划编制过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规划编制初期,确定规划的生态底限,农业用地、非农建设用地和水域的面积不低于3 728、1 016和2 019 km2;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现状评价的结果提出耕地是苏州城市发展的限制因子,水资源是优势因子,并估算了规划实施前后苏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规划实施后,苏州市的人均生态赤字有加大的趋势,耕地的赤字是最主要的贡献者,草地和能源用地的生态盈亏无变化,林地的生态赤字将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的生态盈余将增加。依据该结果提出了减缓生态赤字的措施以及调整规划的意见:优化城镇发展空间,提高中心城市的容积率,置换出一定面积的生态用地,降低耕地的生态赤字;发展大运量的轨道交通和水路运输,减少交通能耗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降低能源用地的生态赤字。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天津市1998年生态足迹分析
    张水龙
    李德生
    孙旭红
    朱殿兴
    李玉花
    [J]. 天津理工学院学报, 2004, (01) : 60 - 63
  • [2]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以广州为例
    郭秀锐
    杨居荣
    毛显强
    [J]. 地理研究, 2003, (05) : 654 - 662
  • [3]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 2006
  • [4] 战略环境评价实践[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英)里基·泰里夫(RikiTherivel)著, 2005
  • [5] 苏州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苏州市统计局编, 2000
  • [6] 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sustainable urban form
    Holden E.
    [J]. Journal of Housing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2004, 19 (1) : 91 - 109
  • [7] Urbanization impacts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forested wetlands
    Stephen Faulkner
    [J]. Urban Ecosystems, 2004, 7 (2) : 89 - 106
  • [8] Luxus Consumption: Wasting Food Resources Through Overeating[J] . Dorothy Blair,Jeffery Sobal.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 . 2006 (1)
  • [9] Game Resources, Social Interaction, and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Southwest New Mexico[J] . Margaret C. Nelson,Karen Gust Schollmeyer.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Method and Theory . 2003 (2)
  • [10] Sustainable tourism and the touristic ecological footprint
    Hunter C.
    [J].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2002, 4 (1) : 7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