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技术日益普及的现代社会,信息、情绪的传播更为快捷,普通社会成员获取和传播信息、表达情绪的渠道也日益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及其改造和影响社会的方式。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在社会矛盾凸显的当下,怨恨等负面情绪的传播与表达也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在新媒体的助力下快速、广泛地传播,成为影响社会秩序、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因此成为治理的对象。显然,对这类负面社会情绪的治理不能靠传统的打压方式来实现,而必须从争取社会公正、实现善治等角度出发,从根源上阻断个体性怨恨发展成为社会性怨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