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理化性质变化及其原因
被引:14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钟继洪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庆荣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谭军
机构
:
[1]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来源
:
地理研究
|
2004年
/ 03期
关键词
:
理化性质变化;
影响因素;
赤红壤;
南亚热带丘陵;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S1581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本文研究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物理、化学性质变 (退 )化的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 ,丘陵赤红壤在物理性质退化方面 ,主要表现在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下降、土壤孔隙性和土壤水分性能变劣 ;在化学性质退化方面 ,主要表现在养分贫瘠化、保肥供肥能力降低。植被破坏会引起土壤养分减少、保肥供肥能力降低 ,有机质的减少是丘陵赤红壤物理性质退化的主要原因。有必要保护植被、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以防止丘陵赤红壤理化性质退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12 / 3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卧龙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刘世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刘世梁
傅伯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傅伯杰
陈利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陈利顶
吕一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吕一河
马克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马克明
[J].
地理研究,
2002,
(06)
: 682
-
688
[2]
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前后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特征
丁文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丁文峰
丁登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丁登山
[J].
地理研究,
2002,
(06)
: 700
-
706
[3]
红壤丘陵区土地可持续利用中的干旱约束与调控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炳中
杨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杨浩
赵其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赵其国
包浩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包浩生
周生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周生路
高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高人
[J].
地理研究,
2002,
(04)
: 459
-
468
[4]
红壤的物理性质及其生产意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姚贤良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于德芬
[J].
土壤学报,
1982,
(03)
: 224
-
236
[5]
黑土开垦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养分状况的关系
沈善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
沈善敏
[J].
土壤通报,
1981,
(02)
: 32
-
34
[6]
中国东部红壤地区土壤退化的时空变化、机理及调控.[M].赵其国等著;.科学出版社.2002,
[7]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动态学.[M].彭少麟著;.科学出版社.1996,
[8]
广东土壤.[M].广东省土壤普查办公室编著;.科学出版社.1993,
[9]
广东土地资源.[M].陈朝辉;鲁争寿编写;广东省科学院丘陵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1991,
[10]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法.[M].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物理研究室 编.科学出版社.1978,
←
1
2
→
共 11 条
[1]
卧龙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刘世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刘世梁
傅伯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傅伯杰
陈利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陈利顶
吕一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吕一河
马克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马克明
[J].
地理研究,
2002,
(06)
: 682
-
688
[2]
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前后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特征
丁文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丁文峰
丁登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丁登山
[J].
地理研究,
2002,
(06)
: 700
-
706
[3]
红壤丘陵区土地可持续利用中的干旱约束与调控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炳中
杨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杨浩
赵其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赵其国
包浩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包浩生
周生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周生路
高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高人
[J].
地理研究,
2002,
(04)
: 459
-
468
[4]
红壤的物理性质及其生产意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姚贤良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于德芬
[J].
土壤学报,
1982,
(03)
: 224
-
236
[5]
黑土开垦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养分状况的关系
沈善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
沈善敏
[J].
土壤通报,
1981,
(02)
: 32
-
34
[6]
中国东部红壤地区土壤退化的时空变化、机理及调控.[M].赵其国等著;.科学出版社.2002,
[7]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动态学.[M].彭少麟著;.科学出版社.1996,
[8]
广东土壤.[M].广东省土壤普查办公室编著;.科学出版社.1993,
[9]
广东土地资源.[M].陈朝辉;鲁争寿编写;广东省科学院丘陵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1991,
[10]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法.[M].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物理研究室 编.科学出版社.1978,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