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个体贫困、连片贫困与精准扶贫

被引:21
作者
陆益龙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农村; 个体贫困; 连片贫困; 精准扶贫;
D O I
10.15891/j.cnki.cn62-1093/c.2016.04.002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农村贫困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短板效应",贫困问题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兼具的社会问题和发展问题。农村社会既存在着某些家庭和个体有着这样那样的生活困难的个体性贫困问题,也存在着特困地区的连片贫困问题。针对农村贫困问题的两个基本现实形态与生成机制,有效地推进农村精准扶贫,需要建立和完善两种扶贫机制:常设性扶贫精准机制和针对性精准扶贫机制。常设性扶贫机制就是将慈善、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化,针对性扶贫机制主要是针对农村连片贫困问题的性质和成因,形成能促进区域均衡与平等发展的宏观、中观与微观相统一的扶贫政策和制度体系。实施农村精准扶贫战略,并不只是为了达到狭义的、短期的脱贫目标,本质目标是要让农村社会的各种贫困问题都能得以有效应对,让农村贫困地区能得到均衡发展,平等地分享发展成果。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构建精准、综合与可持续的农村扶贫新战略 [J].
陆益龙 .
行政管理改革, 2016, (02) :26-30
[2]   实现精准扶贫必须完善贫困县退出机制 [J].
李瑞华 ;
潘斌 ;
韩庆龄 .
宏观经济管理, 2016, (02) :26-28
[3]   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初析——以滇黔桂石漠化片区为例附视频 [J].
韩斌 .
学术探索, 2015, (06) :73-77
[4]   论中国的精准扶贫 [J].
汪三贵 ;
郭子豪 .
贵州社会科学, 2015, (05) :147-150
[5]   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社会影响——来自皖东T村的经验 [J].
陆益龙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15, (01) :104-111
[6]   面向特殊困难群体和特殊困难区域的农村扶贫开发思路与对策——以云南省为例 [J].
李学术 ;
刘楠 ;
熊辉 .
经济问题探索, 2010, (08) :157-163
[7]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回顾与展望 [J].
段应碧 .
农业经济问题, 2009, 31 (11) :4-9
[8]   中国农村扶贫项目管理效率的定量分析 [J].
帅传敏 ;
李周 ;
何晓军 ;
张先锋 .
中国农村经济, 2008, (03) :24-32
[10]   新农村建设:机制、内容与政策——甘肃省麻安村“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及其启示 [J].
张永丽 ;
王虎中 .
中国软科学, 2007, (04) :24-31